构建面向未来的人格教育体系

为学生终身幸福发展奠基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27日

    武汉中学校长艾建红和学生们在一起。

    校长名片:艾建红,武汉中学校长、历史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教育硕士兼职导师,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副会长。

    ————————

    武汉中学自1920年由董必武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以来,始终以“朴诚勇毅”为校训根脉,以“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学生终身幸福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百余年来,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摇篮,到如今践行“教育强国”使命的全国文明校园,学校始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让习惯成就优秀,让未来点亮梦想”作为育人支点,在红色传承与时代创新中,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契合教育本质的办学路径。

    □ 武汉中学校长、历史学高级教师 艾建红

    ■ 习惯筑基,以细节涵养健全人格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项英将军纪念亭的青砖上,百年老校里早已回荡着琅琅书声。这所由董必武先生1920年亲手创办的百年老校,如今依然保持着站立晨读的传统。

    “让习惯成就优秀”,是学校健全人格教育的直接抓手。高中是好习惯内化的关键时期,从高度自律到时间管理,从学习自主到心理调适,好习惯是优秀高中生品格的外化,更是未来竞争力的内在支撑。

    武汉中学的健全人格教育,把习惯培养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学习中的点滴行为都是教育的契机,强调通过实践而非说教来塑造习惯。

    在学习习惯上,学校实行激情早读全面培养学生自信和表达。课堂教学推行“三笔(黑笔记录、红笔批注、蓝笔纠错)、三本(草稿本演算、错题本反思、笔记本梳理)、三动(动脑勤于思考、动手勤于笔记、动心专注体悟)”机制,让学习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建构”。每天每班都有自习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在运动习惯上,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以“红色跑操”为特色,让整齐的步伐与嘹亮的校歌唤醒学生的集体意识。学校不仅倡导每一名毕业生都要掌握一项受用一生的体育技能,更通过体育传递“敢于拼搏、输赢有度”的精神,让“坚韧豁达”的奋进者品格在汗水中淬炼。

    在劳动习惯养成上,学校设立“劳动岗位认领制”,从“实验室清洁员”到“校园绿植养护员”,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承担一项劳动任务。暑期“家政值周”让学生走进厨房学做家常菜,学农活动让学生体验“粒粒皆辛苦”,让“踏实担当”的建设者意识在服务中扎根。

    习惯培养还与学校三阶德育目标结合:高一以“与人生对话”开展适应教育,帮学生养成好习惯;高二以“与信仰对话”深化品质教育,让习惯升华为品格;高三以“与未来对话”推进理想教育,使习惯成为追梦的底气。这种“严而不厉、坚决而和善”的正面管教,让习惯不再是外在约束,而是内在成长的自觉。

    ■ 关系为要,以温度筑牢“以生为本”

    在武汉中学,教育是项英亭前的沉思目光,是精准学案上跳动的数据曲线,更是师生相视一笑时的会心默契。

    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李一澜感念高三(6)班老师“父爱般的关怀”:李钊鹏老师的默默守护,王瑜老师的殷切期许,李静逸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每一次遇见”都成为照亮人生的星光。

    教育学本质是关系学。在武汉中学,我们坚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理解家校关系的本质是师生关系的延伸,只有让学生生活在充满信任、理解与爱的关系中,才能激活他们内心对美好、正义、公平的追求,才能让教育真正触及灵魂。

    在师生关系建设上,学校推行成长导师制,从学业辅导到情绪疏导,从生涯规划到心理关怀,6名科任导师既是“引路人”也是“倾听者”。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和点燃学生成长的动力,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优势。

    在同伴关系引导上,充分发挥同伴的正向影响力。无论是“朴诚勇毅之星”评选中榜样的带动,还是特奥志愿服务中与特殊儿童的互助,抑或是科技社团里队员们为“全国机器人大赛”共同攻关的协作,同伴间的影响远比说教更有力。

    在家校关系构建上,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通过家长学校、家校沙龙、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深化沟通,凝聚共识,引导家长成为习惯养成的合作者与榜样,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者”而非“旁观者”。

    ■ 融合赋能,让科学与人文共向未来

    1925年出版的《私立武汉中学学则》中就提出了“养成青年相当知能”的办学宗旨,如今我们传承这一理念,更强调“科学与人文相融则绿”——只有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在学生身上共生共长,才能培养出兼具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才能让学生的“未来梦想”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在课程融合上,我们构建“弘朴、铸诚、志勇、强毅”的人格教育课程体系,既开设《革命诗词赏析》等红色人文课程,也开发《文物中的化学》《物理情景仿真建模》等跨学科课程;既有“机器人社团”等科技实践平台,也有“悦心戏剧课程”“国学经典诵读”等人文素养课程。

    在课堂创新上,我们打造“生本为基、生态为境、生长为核、生成为果”的课堂。历史课上,学生通过“解码校史档案”探究“教育与救国”的关联;生物课上,结合“神经冲动”分析“伪科学谣言”的逻辑漏洞;悦心戏剧课程、动漫与绘画、探析《红楼梦》……这些课堂让“美有温度”的追美者特质自然生长,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主动探究”中实现知识建构与人格完善。在技术赋能上,我们依托“五星智慧校园”优势,推动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百余年来,武汉中学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从“传播革命火种”到“培育时代新人”,一直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朴诚勇毅”为精神底色,以“人格教育”为育人核心,以“习惯教育”为实践路径,以“关系建构”为教育基础,培养更多“了不起的武中人”,为实现教育强国梦贡献武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