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5月25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大学生团队展示创新成果

用纳米机器人清理血管
半透明电池让窗户发电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洋 通讯员唐汇 刘振宇 实习生孙佳莹)用纳米材料研制出纳米机器人,注射入人体,快速疏通栓塞血管;将导电塑料做成轻薄的半透明电池,用作窗户、玻璃幕墙等,为室内家居自主发电……5月23日,武汉理工大学第六届M-DAY材料国际文化节在汉启动,22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团队设置展台,“端出”新技术新成果。

    柔性电子团队根据不同材料对声、光、力、热、电等信息的不同反应,尝试生产复合型材料。“比如有的材料对于力特别敏感,那我们就尝试在里面添加对热敏感的成分,来拓展材料的功能。”团队负责人介绍,这些研发出来的柔性材料,会被应用于需要贴合皮肤的器具,为残疾人服务;也会在灾后或野外搜救时,用于需要通过狭窄通道的探测。

    信息功能材料团队在现场摆出了他们的隔膜制作过程。负责人介绍:“现在电池不太耐高温,并且在电池运行中产生的锂沉积分布不均匀,容易刺穿隔膜。”团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致力于研究热稳定性更好、孔隙分布更均匀的隔膜,防止锂枝晶刺穿隔膜,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该成果也在海洋净化等多个领域发挥效用。

    纳米复合材料团队分为三个主要方向,其中,主要用于防伪的变色油墨研究成效显著。“它现在是绿色的,但是你把它往上移一点……”负责人赵乐健在现场拿着手电筒,对准试管里的变色油墨向大家展示,“它就会变色。”这种变化难以被复制,所以常常用于防伪标签和涂料。“目前我们已经接到了商业项目,可以说已经落地了。”赵乐健说。

    记者了解到,这22支团队由院士、学科首席教授担任负责人,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团队齐聚M-DAY活动现场展示科研最新成果,展区内涵盖基础设施、能源环境、信息互联、生命健康、极端服役等多个领域,齐力打造精彩纷呈的材料科技盛宴。

    据悉,武汉理工大学M-DAY材料国际文化节由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材料与微电子学院)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协办。活动集学科展示、学生竞赛和文化艺术为一体,为青年学子搭建施展才华、绽放风采的广阔舞台,在科普领航的社区氛围下,通过“五育并举”促进青年学子全面发展、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