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共生”

    “对于一个思想者来说,最根本的是要爱大道、爱真理、爱智慧。为了大道,人必须克服千山万水的困难,能在深深的海底行,能在高高的山峰立……”

    周末读完彭富春教授的自传《漫游者说》,从中窥见一个哲学家的成长轨迹。他从贫瘠的乡村出发,穿越知识的荒漠,以坚定的意志,抵达思想的绿洲。他的经历,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漫游,从古代的“天人合一”走向现代的“天人共生”,给我们以启迪。

    爱智慧的人常有同行者,也有幸被求索路上的灯塔照亮。彭富春从农家子弟成长为李泽厚先生的高足,锲而不舍留学德国成为海德格尔的再传弟子,创立了独特的哲学思想。

    在学术上,彭富春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这一思想认为,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规律,与天道相合。随着社会发展,他意识到,单纯的“天人合一”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变迁。他提出“天人共生”的新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作为伙伴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体现了他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思考。

    “我和海德格尔都是从田野走出的,对大地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彭富春说,“中国人生活在自然的宇宙里,西方人居住在神灵的王国中,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人神同在。我们所处的今天,上帝死了,天也塌了,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必须寻找自己的道路。”

    王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