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好种、健康、好吃

探访种博会上新科技造就的舌尖美味

    市民参观种博会瓜果长廊。

    俗语云芒种“忙种”,“家家忙农事,田间无闲人”,芒种的到来意味着“三夏”大忙时节拉开序幕。在芒种前后召开的种博会,展区已经是硕果累累。一粒稻种、一畦瓜菜、一条小鱼;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田间种的、天上飞的;新科技造就一批五花八门、好种、健康、好吃的舌尖味道,一粒好的种子,旅行的终点就是舌尖。

    ■ 药食同源更有野趣更健康

    走进种博会地展区,一种植物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这香味来自于“药食同源”蔬菜展区展示的各种健康蔬菜。紫红色的生菜、紫绿色的紫背天葵、薄荷、马齿苋……

    近年来,大健康产业持续火爆,药食同源蔬菜成了蔬菜种植新方向。武汉种博会已经连续三年设置了药食同源展区,今年这个区域有了新特点。

    一边是更富野趣的药食同源蔬菜、马齿苋、蒲公英、苦菊,这些菜大部分是野生,近年来逐渐有了人工种植,身价颇高。一边是新科技选育出的药食同源新品种蔬菜。比如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在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选育出的板蓝根西兰花和西兰苔,把板蓝根中广谱抗菌的特性和西兰花、西兰苔进行杂交,在板蓝根青菜中又增加了新品种。“以西兰苔为例,本来它就有抗氧化、抗炎性的特点,现在加上板蓝根的特性之后,它不仅味道好,更是健康翻倍。”亚非种业负责人说。

    ■ 珍稀菌种旋转培育更高效

    在种博会四号馆食用菌展示馆,一堆废弃物在这里变废为宝。湖北地域特色农业废弃物资源莲子壳、瓜蒌藤等,被制作成菌棒,能用来栽培珍稀的灵芝。

    进入出菇房,每个房子温度都不一样——正是这种工厂化的生产流程,让食用菌实现了周年的生产。

    更神奇的是,食用菌棒不是放在平平的一层层的架子上,而是放在立架上,架子还能旋转。这是武汉市农科院主持的省重点研发计划创新成果“食用菌旋转苗床”、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经济作物种苗、快生菜以及水稻秧苗等的培育生产。W型空间结构及传动系统,实现多层栽培架的循环往复移动,保证作物的温湿度、光照、空气接触均匀性和生长一致性,能够在固定工位上完成上架、微喷灌溉、施肥、现场巡检、日常管理、采收、下架,且可进行远程控制。

    这是一款把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设备,目前该设备在武汉、十堰、湖南、广西等地推广使用,提高了香菇和平菇的产能和效率,节约了人工。“通过本次展会,将我们的科研成果进行更快的转化和推广。”武汉市农科院负责人说。

    ■ “剪去”有刺基因未来吃鱼没负担

    本届种博会水产品展示区集中展现了武汉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的水产新品种,其中无刺鱼最引人注目。

    无刺鱼其实是无肌间刺,只有一根主刺,没有小刺,吃起来没有压力。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目前已选育出无肌间刺草鱼。研究团队发现了鱼类肌间刺发生关键基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剪掉”这个基因,从而构建此基因功能缺失体,现已成功培育肌间刺100%缺失的草鱼F1代新种质。

    除了无刺,水产新品种还有另一个普遍特点——长得快。鳙鱼,俗称胖头鱼,大家爱吃它的鱼头。“中科佳鳙1号”平均体重比普通鳙鱼提高14.5%以上,头长平均增加5.5%以上。不仅整体长得快,大家爱吃的头部长得更快。

    异育银鲫“中科3号”、“黄优2号”黄颡鱼、长丰鲢、“武农1号”翘嘴鳜,都是科研工作者研发的一批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的新品种鱼。

    策划:钱运国 刘武 周国林

    撰文:徐翠容 王芸 李兴需 董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