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只要还有学生,我们会教好每一堂课”

7个老师6个娃

    5月30日,新屋小学校区的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从左至右为学生欧阳瑞祥、欧阳瑞麒、吴文博、柯凯乐、吴慧娟、邓安然和老师邓海生、陈又发、邓新文、吴少英、柯细梅、朱珍珍。

    5月30日,四年级教室里,朱珍珍老师给两名学生上数学课。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5月30日清晨6时许,雨一直下着,梁子湖畔新屋村周围的山上云雾缭绕。此时,新屋小学校长邓海生照常最早来到学校,打开校门,等待师生们到来。

    新屋小学坐落于武汉都市圈鄂州市太和镇。近些年,这所小学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少,目前只有6名在读生。新屋小学2023年和其他4所小学合并,现更名为太和希望小学教联体新屋小学校区。目前,学校只设置了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每个年级有两名学生,包括校长在内的7名教师负责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所有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

    7名教师大多身兼“数职”。邓海生事无巨细都得处理,每天第一个来学校开门,放学后目送所有师生离开后再关上校门。陈又发老师负责教三年级语文课,同时负责看护学生中午用餐。柯细梅老师教三年级数学课和四年级语文课,每天早晨还要提前买好中午所有师生要吃的菜并带到学校。

    6名学生都住在离新屋村不远的太和镇上。邓海生根据学生所住的位置,安排每天由陈又发、吴少英、朱珍珍等3名教师接送他们。陈又发每天带着分别读三年级、四年级的两兄弟欧阳瑞祥、欧阳瑞麒;吴少英每天带着读五年级的柯凯乐;朱珍珍每天则会带着读三年级的邓安然和分别读五年级、四年级的两姐弟吴慧娟、吴文博。

    邓海生笑着对长江日报记者说,每次上课,老师都是面对两名学生,所以学生享受到了“一对二”的授课和辅导。课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遇到的疑惑不断地讲解,直到他们听懂为止。四年级学生吴文博去年从希望小学转到这里学习,当时的数学成绩比较差。经过朱珍珍大半年细心指导,他目前的数学成绩优良。

    下课后,不同年级的6名学生会聚在一起玩。吴文博说,他非常喜欢现在的学校。由于自己有点胖,转校前朋友很少。现在,老师们对他都很关心,他和同学也是无话不说。

    还有一年多就满60周岁的邓新文老师负责教五年级语文课。他教学经验丰富,太和希望小学校长曾邀请他转过去授课,但他婉拒了。他说:“我在乡村教了30多年书,习惯了这里的环境,也舍不得6名学生。”

    邓海生今年57岁,见证了乡村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2008年前后,新屋小学有400多名学生,每个教室都挤满了孩子。2015年,他来新屋小学当校长,那时全校还有学生50名左右。2021年,学校在读生减少到个位数。

    新屋小学校区也是邓海生的家。他说,所有老师教书育人的同时,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们。“只要还有学生,我们会教好每一堂课,并保证孩子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