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楚简最能代表楚文字书法基本特征

    □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徐璐

    6月25日,作为首届武汉书法季重要活动内容的“当代楚简创作学术研讨会”在汉召开,来自全国高校、书法研究机构、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探讨中国楚简书法创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讨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指导支持,武汉市文联、湖北省书法院主办。中国书协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叶培贵和湖北省书协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副院长樊利杰分别主持两个阶段的研讨会。

    ■ 年轻又古老,楚简研究方兴未艾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1965年在荆州江陵望山大墓发现楚简,这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2009年武汉丁家咀发掘战国楚墓出土的10片楚简是武汉地区首次发现有字楚简,发现不到一甲子的楚简,既年轻又古老。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书协主席孟庆星在研讨会上说,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先秦的土系文字书法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其中楚简文字书法不仅占了大宗,而且作为最具活力的手写体,它又最能代表楚文字书法的基本特征。随着以楚简为主题的楚文字材料近几年大量出土,对它的研究不仅构成了战国文字的主要板块,而且也成为古文字研究的热点,用方兴未艾四个字来形容楚简文字研究在整个古文字当中的态势比较准确。

    去年开始,湖北省书法院楚简书法研究中心举办面向全国的楚简书法骨干高级研修班,还组织力量出版了楚简书法论文集。作为首届武汉书法季重要活动之一的“当代楚简创作学术研讨会”就是推动楚简书法创作研究的又一有力举措。

    ■ 率真又浪漫,被书法激活的楚简

    研讨会上举行了《楚简书法论文集》《楚简书法字帖》的新书发布会。《楚简书法论文集》是湖北省书法院楚简书法研究中心对楚简资源进行探索、研究、转化和推广过程中的第一批阶段性成果,收录了30位作者的22篇论文。《楚简书法字帖》由中国书法院原常务副院长李胜洪所著,以楚简文字书写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让更多人通过书法了解楚简。李胜洪说,楚文字是个非常庞杂的文字体系,楚简率真浪漫,别具一格又不破坏楚文字固有的精神特质,掌握楚简文字的书写,是书法家和爱好者要迈过的门槛。

    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书法院楚简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刘洪洋表示,楚简因丰富的出土成果成为简牍书法的典型代表,近些年引起了史学界古文字学界的高度瞩目,更成为当代书法家的取法对象和创作源泉。这对于我们可以窥探古人书写的状态来突破当代审美的局限性,具有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楚简书法的汉字自成体系,面目各异,给我们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的视角,清晰地看到了楚简中质朴古雅的书写状态。

    ■ 经典又宽广,让楚简文字活起来

    从文物中来,也要走到生活中去。让文物活起来,才能延续文物生命力。国家级非遗项目楚简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黄有志说,竹简为什么2000多年不腐败,还是传统的古法。他在进行楚简复制的时候,把自己代入2000多年前的古人,希望做到形神兼备,举办书法展让更多人知道楚简文字。另外要把它做成文创产品,让楚简在广大的人民当中绽放开花,让它真正地活起来。

    正如刘洪洋所说,当代书法工作者的历史任务是立足于书法发展史,不断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守正创新。而走向书法创作的大美之路必须从传统、悟性、思想的本原着手,由此走向深入,走向个性,走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