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构建“市—区—街—站”四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用心用情办实事,他们是中小企业服务专员

    陈佳(右)

    李俊(右)

    刘少丹(左)

    裴梦辉(右)

    刘家梦(左)

    吕江丽(左)

    涂瑶(右一)

    唐健鹏(右二)

    张浩(右)

    燕铭(右)

    陈帅红(左)

    胡峰阳(台上)

    周雪(右)

    李冏垚(右)

    喻子文(左)

    师广有(台上)

    当好中小企业服务专员,跑出服务“加速度”。去年2月,在工信部召开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工作调研座谈会上,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作为唯一受邀的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作交流发言,分享中小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构建思路。

    武汉市启动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建设,在各级政府中小企业服务部门、产业园区、集聚区和楼宇等企业发展载体及各类服务机构中遴选一批具有专业人员、服务场地和服务能力的机构,负责区域内企业服务工作。

    服务站设总站、分站、工作站三类站点,按照“市—区—街—站”四级布局,进一步下沉服务力量,确保24小时内响应企业诉求。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605个,备案服务专员累计1720名,覆盖全市15个区。与此同时,汉企驿站专员服务小程序成功上线,优化升级现有“汉企通”平台功能,通过“线下+线上”协同服务,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

    让企业服务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2024年以来,市促进中心落实工信部“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行动要求,开展“我为企业送政策”“我为企业找人才”“我为企业找资金”“我为企业找市场”“我为企业找技术”等“五找”活动,助推全市服务体系工作站优势互补,共同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精准服务。6月,是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武汉市精心策划九大模块超过100场的服务活动;仅6月27日中小微企业日这一天,就有10场活动。

    在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服务专员以专业素养和热情服务,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陈  佳:

    推出“经开科创服务包”,开启梯级服务模式

    经开创服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陈佳,聚焦孵化板块建设、孵化器运营工作两大板块,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创新创业服务。

    她与团队成员共同推出“经开科创服务包”的梯级服务模式,打造八大类共148项服务产品,以独特的梯级服务理念,满足不同阶段企业需求。这些服务产品涵盖市场调研、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该模式已服务200余家科技企业。

    ■ 李  俊:

    与企“长伴”,解决企业网络堵点

    联通江夏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李俊,以过硬的通信网络知识为基石,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他积极参与江夏区中小企业的网络服务工作,解决企业网络卡顿、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企业设计搭建高效的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精度;利用专业优势,积极组织网络知识培训宣讲,帮助企业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他坚定地将服务企业工作贯彻到底,推进江夏区企服工作再攀新高。

    ■ 刘少丹:

    培育“小苗圃”长成“科创林”

    欧亚家居创意基地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刘少丹,培育创业“苗圃”企业,解决创业者“急难愁盼”问题。

    她结合武汉市高校资源,先后与江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洽谈合作,选拔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引入5.5家居创意园进行重点孵化,提供免费的物理空间,定期开展创业指导和创业补贴政策解读,一对一定点跟踪,成功吸纳26家大学生创客团队,孵化出9家企业。

    ■ 裴梦辉:

    “良方”育出专精特新“好苗子”

    黄陂区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分站服务专员裴梦辉,熟悉各项申报流程,深入一线挖掘专精特新潜力股,为企业解读相关政策,助力“小块头”释放“大能量”。

    为更精确地把握企业痛点难点,裴梦辉在走访企业时,会细致观察生产现场,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面对企业咨询关于专精特新政策,裴梦辉不仅详尽地解读政策内容,还主动协助企业梳理申请流程和所需材料,并在准备材料时提醒他们注意的关键点。与此同时,她还坚持日常学习,实时跟进了解最新政策,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企业共同进退。

    ■ 刘家梦:

    多元机制化解企业知识产权纠纷

    E智造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刘家梦,在从事企业科技服务的6年中,获得多项专业资质证书,每一步都见证了她在企业科技服务领域的专业素养。

    在一次知识产权培训活动中,她了解到一家企业有申请知识产权的需求,立即安排专业知识产权人员进行一对一上门“问诊”并提出合理建议,最终协助企业成功申请5件专利和1件软件著作权,帮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三年来,她帮助企业获得各类专利超过1000项。她牵头成立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协助17家中小微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 吕江丽:

    构建“1+3+0+N”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星光昱恒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吕江丽,以10余年企业管理经验,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的技术服务。

    她创建一支高素质技术支撑团队,紧密围绕全区“4432”现代产业化体系发展,构建“企业招商·运营·壮大·提升”的“1+3+0+N”服务模式,即一个站点、三大服务体系、零距离服务、多家企业个性化需求,搭建起政府、企业和技术支撑机构之间沟通的桥梁,集结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经营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 涂  瑶:

    依托集团基金资源培育大健康科技“小巨人”

    天亿弘方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涂瑶,聚焦大健康产业,培育大健康领域科技“小巨人”,引入集团资源投早、投小、投科技。

    服务站依托集团资源与地方引导基金、医疗机构合作发起医疗健康产业基金,投资多家大健康领域企业,促进医健产业升级和产值提升。依托集团精准流量、医疗载体和渠道影响力,为技术壁垒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初创期和早中期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服务过程中,她针对企业研发过程中因临床数据不足等问题联系相关高校,加强校企合作,助企破题。

    ■ 唐健鹏:

    政企之间来回转,甘做企业的“跑腿小二”

    新洲区双柳街道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唐健鹏,现任新洲区双柳街道办事处经济服务办公室一级科员,他架起政企间的沟通桥梁,心甘情愿当“跑腿小二”。

    他因企施“策”,对号入座,登门宣传小进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等系列惠企政策,后期跟进,确保企业申报万无一失;协调企业与相关部门开展经验交流,助力一家科技型企业在卫星遥感“两违”监管服务方面收获商业化经验。他对辖区内所有投资项目均信手拈来,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在他的坚持努力下,双柳街道众多投资项目相继顺利开工实施。

    ■ 张  浩:

    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

    岱家山瞪羚企业加速器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张浩,深入挖掘企业知识产权需求,深化商标“扫零”服务,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知识产权“全链条”对接辅导。

    他通过走访记录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需求、困难,形成档案,引入市区两级知识产权部门、知识产权科创导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服务资源,助力企业解决知识产权难题。2023年,他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接企业41次,出具21份知识产权专项建议书和15份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报告,为企业在专利技术创新保护、商标申请等方面提供专业建议供企业参考;帮助49家企业申请知识产权251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06件。

    ■ 燕  铭:

    争做解读小能手,将政策送到企业“家门口”

    青山区钢花村街道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燕铭,秉承“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深入企业解难题、通堵点、办实事,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经济提质增效。

    为了让企业困难“被看见”、政策“找得到”,他梳理惠企政策清单,走访企业170余家次,仔细宣讲政策,帮助3家企业进规进限,为11家商户办理“个转企”手续,使“人找政策”变成“政策找人”。梳理证照办理、投资立项、办公场所帮找等13项服务清单,编制“个转企”“小进限”“小进规”等办事指南,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 陈帅红:

    推动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应用加速落地

    斗转科技园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陈帅红,聚焦北斗及地理信息应用新赛道,嫁接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推动北斗技术创新应用加速落地。

    她拿手的服务是高新技术企业、专家科创工作站、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骨干瞪羚企业等项目申报。她带动团队成员,指导园区5家企业申请4项地方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她协助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900万元,助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 胡峰阳:

    定制化辅导服务护航企业创新成果

    乐创京智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胡峰阳,始终坚持以企业痛点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辅导服务,保护企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

    他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成功帮辖区企业申报2000多项知识产权;每年2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成功帮助企业达成技术合作,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他带领团队成功培育众多科技企业,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余家。

    ■ 周  雪:

    以丰富经验扶持科创企业从“0”到“1”

    三新材料孵化器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周雪,以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熟练的高新技术企业运作,为区域科技企业孵化作出积极贡献。

    她手把手为做过工人、做过“的哥”的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思路,对接项目资源,帮助企业申请2项软件著作权,形成从“0”到“1”的科技型企业发展之路。她帮助一家初创企业重新梳理和搭建管理架构和经营发展模式,积极为研发成果申报专利,帮助企业获得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武汉市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认定。

    ■ 李冏垚:

    用暖心服务换企业舒心发展

    武汉中海中心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李冏垚,注重细节,从点滴小事做起,致力于提升入驻企业满意度。

    她助力协调扩大停车场入口,解决企业停车难问题;牵头引入白领食堂,解决客户吃饭难的问题;积极对接江汉区委人才办,将“人才服务直通车”开进中海中心,举办人才服务专场活动,切实解决企业人才落户、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配合举办“万有引力 益企同行”等企业家沙龙、圈层交流活动,有效推进企业间的“聚合共赢·交融互通”,助力多家企业成功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 喻子文:

    畅通金融渠道,赋能企业健康发展

    汉口银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喻子文,发挥金融机构职能优势,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他组织站点同事归纳整理银行的政策、产品,对接区内中小企业,帮助企业梳理金融惠企政策,指导企业申请贷款,通过银企对接、银企合作等方式,为企业制定融资方案,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享受到优厚的金融政策、快捷的信贷产品支持。自去年服务站挂牌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共帮助111家中小微企业贷款2.5亿元。

    ■ 师广有:

    链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群”,帮助企业寻找新场景

    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服务专员师广有,依托协会资源链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群”,帮助企业找技术、找市场、找场景,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

    他通过协会开展的重点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合作交流机会,构建产业生态圈,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了解到企业有出海业务需求,他联合相关部门一同策划开展对接会,助力产业链上企业出海拓市场。同时,收集企业发展痛难点及企业诉求,对接高校、机构专家等产业链上的多方资源,帮助企业寻找新突破。

    撰文:柳莺 林玉霞  统筹: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