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蔡欣星
欣赏非遗藏戏,体验篝火晚会,住藏家民宿,在“藏戏第一村”——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的扎西曲登社区,通过人居环境改造,让古老的藏戏带动文旅融合,增加村民收入。
6月20日,以“‘两江情’文旅+新媒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武汉对口支援乃东30周年大型采风活动在西藏山南启动。长江日报记者跟随采访团探访了“藏戏第一村”扎西曲登社区。
这里距离乃东区市中心不过十多分钟车程。沿着通往扎西曲登社区的平坦村道前行,能看到无处不在的藏戏元素。社区内沿街灯杆、街道指引牌、墙壁、门窗等,随处可以看到雅砻扎西雪巴藏戏黄面具标志,社区还以八大藏戏《诺桑王子》经典人物命名巷道。
6月的西藏,晚上8时天仍然透亮。扎西曲登社区的礼堂里座无虚席,约40分钟的藏戏表演即将开始。礼堂外,社区主任尼玛次仁正在准备篝火晚会要使用的柴火和炭。
藏戏是西藏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传在公元15世纪,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在此创作了雅砻扎西雪巴藏戏,所以这里有“藏戏第一村”的美誉。
尼玛次仁也是雅砻扎西雪巴藏戏传承人,登台表演藏戏的演员都是当地居民,也是他28个徒弟中的一部分。
2019年,扎西曲登社区被乃东区列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并通过整合本级财政及武汉援藏资金,对社区实施了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不仅如此,还推出“藏戏第一村、高原慢生活”的特色民宿群落。
昌珠镇工作人员尼玛拉宗说,通过改造,居民的房屋外立面被统一修复,道路完成了硬化,路旁有了路灯,污水管网改造更是让居民告别了旱厕。在武汉援藏工作队的支持下,与社区合作的旅行社从以往的几家增加到目前的30多家,如今社区每天接待游客超百人。
54岁的拉巴央宗唱藏戏已经37年了,她是每晚登台表演藏戏的居民之一,她和丈夫还把自家的二层小楼进行了改造,腾出4间房作民宿。眼下,西藏开始进入旅游旺季,拉巴央宗说人多时来的旅游大巴停车场都快停不下。她算了一笔账,一间民宿的价格是一晚120元,平均每年增收两万多元。
扎西曲登社区132户居民中,有85户办起了民宿,提供共702张床位。从2020年6月至今,共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旅游创收5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