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汪甦 通讯员孙点)在长江航道的夜色中,波浪的每一次涌动都清晰可见,远处的船只轮廓和江面上的浮标也清晰可辨,一项创新技术正在将黑夜变为白昼。近日,武汉企业鸣飞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飞伟业”)开发的超低照度监控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这一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远距视觉增强和微目标识别技术,实现了在极低光照条件下也能实现远距离、高分辨率的图像捕捉,为保障航行安全迈出了重要一步。
“我们在夜晚航行的时候,天黑完全看不见,特别是遇到起雾的时候航行很危险。”一位海事局的工作人员如此描述夜间航行的困境。传统的雷达助航仪在黑暗中无法提供足够的视觉信息,船员们常常需要在神经紧绷的状态下航行。
如何让黑暗中的事物“无处遁形”,一直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痛点。
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鸣飞伟业向这一痛点发起了挑战。企业市场总监张衡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目前主流的夜视产品,都是通过补光的方案提升夜间画面的场景亮度和色彩清晰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种方案虽然可以满足部分场景的需求,但还是存在不少缺陷,包括监视距离过短、极暗天气曝光严重、雨雾天气无法透视等问题,无法完全满足长江航行上的安全需求。
“如今,成像系统、图像处理系统、整机工艺上的精进,配合AI在端侧的应用,可以完全替代传统补光方案。”张衡介绍,2023年5月开始,企业投入十几个人的技术团队,正式布局超低照度视频图像信息领域。
负责该产品研发的项目经理张阳透露,在长江航道这样的开阔水域,实现夜间监控尤为困难。“我们经过了长达数月的反复验证,累计测试了超过50个不同的细分场景。”
在测试过程中,团队成员常常在深夜出发,沿着长江航道,在户外黑暗中进行测试。“我们不仅要在普通的夜间环境下测试,还要模拟各种极端条件,比如‘雾天夜’‘暴雨夜’以及‘无月夜’等复杂场景,确保监控系统能够在这些条件下准确捕捉到船只和航标。”张阳描述。
“同一时刻,同一江域,仅仅是切换到另一个视角,就仿佛从黑夜穿越到了白天。”张阳继续介绍,这项技术的秘密武器,是大尺寸传感器和特殊镜头涂层,以及智能算法。即便在恶劣的天气和光线非常微弱的情况下,也可以捕捉到更多的光线,并自动识别和增强图像中的重要细节。这样一来,即使是2000米范围内的物体,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项技术的突破,不只限于海事监控,还可在森林保护、矿山安全、渔业监管等领域中应用,帮助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的高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