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走向和基本遵循,中小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当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和真义所在。对普通初中而言,怎样才算高质量发展?如何立足校情、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对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既要构建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体系,更要涵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操,构建并不断完善其价值体系。
我们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发展全面、关注全程”阳光教育育人理念,彰显义务教育公平普惠的基本属性,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构建涵盖基础性课程、知识拓展课程、个性特长课程、成长指导课程在内的“阳光课程”体系,并全面纳入教学常规考核,充分发挥全学科育人功能,努力推动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
□ 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校长 张振宇
■ 高质量的教育须公平而有质量
“育人”比“育分”更重要。义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育人,而不应该只是面向部分学生“育分”。否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讲清“义务教育是全纳教育”的基本属性,重申学校“面向全体、发展全面、关注全程”的优良传统,强调“先成人再成才”内在逻辑。学校特别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细化为评教评学的重要内容。
市二十五中生源发展较为不均衡,学校将教师关注点从保优升学引导到“面向全体、发展全面、关注全程”的阳光教育育人理念上来,从“总想抓一手好牌”,引导到“牌坏牌好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打好手中的牌”,鼓励老师“一肩担起托底民生、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一肩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
学校以“双减”“五项管理”为契机,变将单一结果评价、目标人头管理为全程管理,抓实集体备课管理、作业设计研究、教学常规监测、日常评教评学等相关环节,通过学生《每日学习记载本》、教师《每周作业布置自查表》、学科优秀作业展示等举措,提升过程管理实效。
除此之外,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发开好校本课程,构建涵盖基础性元课程、知识拓展课程、个性特长课程、成长指导课程在内的“阳光课程”体系,并全面纳入教学常规考核,充分发挥全学科育人功能,努力推动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
我校创建省级、国家级营养健康学校,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在校健康成长三年,毕业幸福生活一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广泛搭建展示平台,让更多的孩子被看见,努力让每个孩子在校园找到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 高质量的教育须轻负而又高效
中考升学是初中学校绕不过的话题,我们努力摆脱传统应试路径的依赖,打通新的通道,与国家“双减”政策并驾齐驱。
我们厘清“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成长”的底层逻辑,一是推行听课后测制度,检测量化课堂效果;二是倡导以“问题驱动”“任务驱动”代替“知识讲解”,变“讲堂”为“学堂”;三是以“师教强、强教弱”的教学策略,提高分层教学实效。
我们开展“轻书包行动”,推动“五大改变”,让作业从布置走向落实:减少教学时间增加作业时间,使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变统筹作业总量为统筹时间总量,使作业时间变短;变自行裁量为被动限量,使教师减少作业;变开放完成为限时完成,使学生优化习惯;变“一刀切”为个性化,使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学生三分之二以上的书面作业在校内完成,在老师眼皮底下限时完成作业,这是真实的作业,是有效的作业。此外,我们以一周作业抽样检测、希望生周练、个性小练等形式代替周测月考,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确保减负增效。
时间减少了,课业变轻了,但质量却进步了。以进口看出口,学校中考普高上线人数增幅在30%以上,荣获“中考质量进步奖”。
■ 高质量的教育须科学而可持续
学校教育怎样给孩子一辈子受益的东西?如何推动其持续发展?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我的一篇教育随笔讲了学校国旗护卫队的故事。两年前,学校国旗护卫队惊艳亮相,有记者问我,这群孩子英姿飒爽、气势如虹,都是精挑细选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吧?我告诉她,她们并不是成绩最好的,我们看重的是学生的品质。
我们的“阳光教育”其实质是一种“扬长教育”,尊重孩子的合理需求、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努力“让柠檬更酸、让苹果更甜”。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时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他像一个糊涂的老太婆,在给婴孩洗澡后,把婴孩和脏水一块泼到门外去了。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不能做这样“糊涂的老太婆”,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优秀就全盘否定,进而抹杀了孩子身上的其他宝贵品质。
我们学校实行每日升旗仪式,国旗护卫队的同学每天准时升旗降旗。两年来,没有一个队员耽误过升旗降旗,这背后是孩子们的高度重视、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心不就是必备品格吗?以后,无论他身处什么岗位、什么境地,这种负责的态度和品质都是滋养一生的东西!
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我们积极推进“生活·实践教育”,广泛开展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潜移默化,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孩子们持续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我们努力在应为和难为中主动作为,在变局与困局中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