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9月15日 星期日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唱出最响亮的《长江之歌》

    武汉长江大桥上空,2024架无人机摆出巨龙造型。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俯瞰烟火秀,分外绚丽壮观。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之歌》大合唱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摄

    长江流域13省区市歌手及艺术团,齐聚知音号码头前广场,表演民俗风情舞蹈。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无人机变幻出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和文化符号。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市民在武昌江滩观看开幕式。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14日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上接第一版)

    和江水一同流淌的是歌声。开幕式的光影伴随着来自游轮、岸边的歌声,此起彼伏的歌声里承载着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赣皖文化、吴越文化,汇成我们对母亲河最深情的表白与眷念。这些诞生于长江流域的文化区交汇融合、相映生辉,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留下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 千人合唱 行吟长江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当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留下“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豪迈诗篇,而后武汉将每年的7月16日定为渡江节。昨晚,汉口江滩的横渡长江博物馆灯火璀璨,《长江之歌》的经典旋律响起,交响大合唱激情放歌,12所高校的千名大学生,相聚在长江母亲河的身旁,以青春唱响长江儿女心中的感恩。

    一江文脉连古今。翻开长江历史文化的长卷,沿着江水奔流的足迹,品味贯穿古今的隽永诗意。两江盘龙号上,长江诗词AR创演秀《行吟长江》开启,透明屏上瞬间出现历代诗人、词人立体3D人像和长江流域不同风光元素。长江所承载的璀璨历史与文化,通过“李白”“崔颢”“王安石”“苏轼”等诗人、词人与长江的“再度重逢”,一一呈现。一首首最具地域代表性的历代诗词名篇吟诵,展现了长江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情。黄鹤楼上,多位文化名家眺望江水奔流的足迹,徜徉于唐风宋韵之中,找寻那些行吟江畔的身影,一同品味那些流传千古的隽永诗篇。

    ■ 绿色发展 再话长江

    每个炎黄儿女血脉都奔涌着一条春潮澎湃的长江。历史峰回路转,长江九曲回肠,走进新时代,长江这条舞动的巨龙也迎来了崭新的使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两岸春意盎然,黄金水道多式联运,长江走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美呀!这也是长江!”1983年,纪录片《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一代人共同的长江记忆。而今,两江盘龙号游船上,诗朗诵《再话长江》响起,著名朗诵家陈铎、虹云从41年前的故事开始讲起,共话长江记忆,重现纪录片《话说长江》的经典片段,也与大家一同见证新时代新长江的新传奇。新一代的朗诵家也接连登场,激情朗诵《再话长江》,述说新时代新长江的变化与风貌。

    ■ 和谐共生 守护长江

    光影秀在江面上斑斓闪烁,长江大桥、龟山、蛇山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长江荣耀号从长江大桥下穿行而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长江沿岸的群众在游船上深情演唱着《我的祖国》。丹江口的小水滴环保志愿者也来到游轮,和演员们一起歌唱《我的祖国》,展现大家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母亲河的信念与决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来自十堰丹江口的库区志愿者赵晓涵心情十分激动地说:“能站在长江边唱歌更是无比自豪,未来我们将更深切地热爱长江,坚定不移地守护母亲河。”每一个在长江边上的人,心里都有一条大江。如今的长江两岸,每天都编织着和谐共生、文化共融的绚烂篇章。上游的巴渝文化、中游的荆楚文明、下游的吴越风韵……共饮一江水的“长江人”,爱长江,护长江,深入挖掘与传承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历史悠久的母亲河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璀璨华章 激荡长江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如今,在长江湖北段上已经建成了38座长江大桥,平均每相隔24.7公里就有一座。这些大桥也见证了万里长江的日新月异。

    武汉长江大桥江面上空,2024架无人机起飞,以辽阔江天为尺度,在短时间内变幻出唐古拉山脉、布达拉宫、金沙江大拐弯、黄果树瀑布、大熊猫、洪崖洞、三峡大坝、岳阳楼、滕王阁、马头墙、南京长江大桥、三潭映月、东方明珠等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地标和文化符号。此时的长江,就是最美的舞台!

    当千架无人机瞬间点亮天幕,呈现出“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字样时,《我的祖国》高潮旋律再次重复唱响。绚烂的礼花在夜空中绽放,色彩斑斓、溢彩流光,辉映出激情奔涌高质量发展的长江两岸,激励长江儿女携手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长江两岸,万千灯火点亮天幕;江水奔腾,浪花激荡华彩乐章,共同呈现出一场科技与文化创新融合的艺术盛宴,在这奔腾不息的大江畔,唱出了一曲最响亮的《长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