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村里车流和游客明显增多了不少。10月3日这天,来了十几桌客人,可把我和爱人忙坏了。忙到午后2时,我才顾得上扒一口饭。
我叫朱福友,今年53岁,我家开办的“福满楼农庄”就在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东西湖慈惠街道石榴红村。这几天,村里张灯结彩,到处挂满了国旗和喜庆的红灯笼。每天出门,抬头就可以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
我们村以前以种植蔬菜为主。村里启动新农村建设以前,和很多村民一样,初中毕业后,我一直在市区打工、做生意。
10多年前,我们村被选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通过打造“汉江生态旅游品牌”“绿色蔬菜采摘基地”“乡村休闲度假游”等生态旅游品牌,村里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俨然成了花园式的乡村。白墙黛瓦、潺潺流水、四季鸟语花香,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体验农家生活。
村里发展生机勃勃,为了抓住发展机遇,很多村民利用特色种植,搞起了采摘农家乐,纷纷在家中办起了“农家乐”餐饮。我把三间三层祖屋翻新后,改造成“福满楼农庄”。曾经走南闯北、爱吃会吃的我,既当店小二又当厨师,妻子打下手,我自创的一道“福临鲜鱼”特色菜,成为客人必点、农庄的招牌菜。这道菜名,取自我和妻子名字中的两个谐音字。
这几年,随着更多的乡村建设提速,过去依靠“一招鲜吃遍天”的石榴红村乡村旅游业面临竞争和转型。为了让客人吃好、玩好,我决定“两条腿”走路,在经营农家餐饮同时,我把特色果园种植规模扩大到20亩,在传统的草莓、葡萄等水果基础上,又新增了蓝莓、无花果和果冻橙等中高端品种。
为了引进品种纯正的果树苗,我跑到江浙一带考察。眼看着我亲手栽种的果树成林、开花结果,辛勤耕耘终于得到回报。为了扩展销售渠道,我还学会了拍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带货”。一到成熟季,我家出产的有机无花果、蓝莓供不应求。
我家的传家宝是一对石头栓。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原本是拴牲口用的,寓意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才能勤劳致富。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我请书法家写了这几句话,并装裱成框,作为我家的“家训”挂在堂屋。2017年、2018年,我们这个三口之家连续两年被区里评为“五美农家”。
先有国才有家。每年国庆假期,村里到处飘扬国旗时,是我感觉最自豪的时候。借助乡村振兴的发展东风,我家农庄生意越来越好,每年收入进账二三十万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每天我都有使不完的劲。
(讲述人:东西湖慈惠街道石榴红村村民朱福友 整理:长江日报记者尹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