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在很多学生眼里被称为“玄学”,往往花了不少时间,收效却甚微,甚至有时候也没怎么学习,好像也不会太差,因此很多学生就不愿在语文上花时间、下功夫,导致这门学科基本上“靠天收”,自然就成为了一门“玄学”。要知道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很难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与初中小学相比,高中语文的学习难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对阅读、思维和表达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以往学习语文的经验上,就很难获得突破,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这三个方面的变化。
■ 阅读从兴趣到高效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从小学开始,语文学科的学习就反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帮助孩子打开视野,了解丰富的知识文化,还能潜移默化地提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高中阶段,不少学生也热爱阅读,但语文成绩却毫不出色,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仅出自于兴趣,阅读的内容比较单一,这样的阅读就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低效阅读。而高中阶段的阅读强调高效性,阅读不能仅凭兴趣,要能深入到文本之中,实施高效阅读。
以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为例,如果只是从兴趣出发,可能我们只能停留在看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但要做到高效阅读,就需要在阅读之前先预定好阅读目标,例如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性格、领悟小说主题等等,通过具体目标的设立让阅读更有针对性,提高阅读效率。然后制定好阅读计划,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很容易中途放弃,通过制定每天阅读量、每周阅读进度等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多种阅读方式,例如概括性阅读和细致研读相结合,通过概括性阅读了解大致故事框架和主要人物信息,通过细致研读对经典片段,如“宝黛相会”“元妃省亲”等细读研究。最后还需要有“输出”的过程,读完作品之后能及时进行评价,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主题进行专题研习,这样的阅读才属于高效的阅读,才能真正推动学习的稳步前进。
■ 思维从形象到逻辑
形象思维是利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进行思考的过程,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包含着情感和审美的成分,成为语文学科中比较常见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在阅读描写自然风景段落时,可以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微风吹拂、流水潺潺和花朵芬芳。在写作中,将一个人的心情比作“乌云密布的天空”或者“汹涌澎湃的大海”,可以让读者更直观感受人物的情绪变化。这些都离不开形象思维。
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除了形象思维之外,逻辑思维的运用日趋突显。逻辑思维是一种系统化、条理化的思考方式,一直被认为是在理科学习中运用广泛的思维方式,但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逻辑思维不容小觑。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时,作者如何采用破立结合的手法,先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然后水到渠成提出实施“拿来主义”,论证的过程层层深入,有理有据,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再比如写一篇“科技改变生活”的文章时,应首先确立出明晰的观点“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然后分别从交通出行、通讯方式、医疗健康等方面阐述科技进步给日常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些都离不开逻辑思维。因此,良好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有序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 表达从文采到有物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书面表达中,学生都比较推崇文辞的优美,认为将文章写得有文采就能展示自己高超的表达水平,因此,摘抄优美词句、背诵范文例文成为不少学生写作文的法宝,而且看起来效果还比较不错。所以很多学生就认为有文采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这样的表达就是好的表达。
我们看看近年来高考作文评价的整体要求是“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却并无“文采飞扬”,这是为什么呢?有文采固然重要,但高中语文的表达中更加强调言之有物,要有思想有内容。相比之下,如果过分地追求表达得有文采,可能会造成以词害意,甚至最后演变为追求浮华的文风。因此在表达过程中,言之有物反而比有文采更为重要。
以今年高考作文题为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这样的作文其实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有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对时代的关注力,能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未来挑战,能辩证地看到大时代背后问题的“多”与“少”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都需要言之有物才能进行良好地表达。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阅读、思维和表达方面逐步完成转换,但相信持之以恒的你,在找到语文学习的方向后,会一步一脚印,真正感受到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