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11月04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答好“必答题”

    (上接第一版)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了。好事能做实,实事能做细,细事能做久,居民们感受到了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社区党委书记孙星表示。

    目前,武汉大力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年轻党员干部到了社区,高频服务事项下沉社区,信息化平台延伸到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加装电梯、电动车停车棚改造、幸福食堂建设、托育托管……群众迫切关切之处,就是资源、服务、平台下沉聚焦之处,社区变得更加便民。

    ■ 共同缔造

    居民自发补种100平方米绿树扮靓社区

    近日,在东湖生态风景区东湖新城社区,一场由居民自发启动的“补绿行动”初见成效——社区内,100平方米绿化缺失的地块变得绿意盎然。

    10月31日上午,老东湖巡逻队队长、东湖新城社区居民周会星正与十来名队员一起在小区里义务巡逻。他特意在几处新栽种的树苗前多停留了一会儿,确认树苗长势不错才踱步离去。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湖新城社区考察时,同社区工作者、基层民警、卫生服务站医生、下沉干部、志愿者等亲切交流。

    周会星回忆:“那时,我就下定决心,志愿服务要一直干下去。社区有困难,我们必须出一份力。”

    今年3月,周会星一行人在小区巡逻时发现不少地方绿化缺失。“陶书记,我们商量过了,可以把长势好的绿化移栽一部分到‘缺绿’的地方,这个工作我们自己来!”他们主动找到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说。

    一场居民自发的“补绿行动”开始了。今年上半年,东湖新城社区居民共补种了21棵树苗。10月,居民发动第二次补种工作,完成约100平方米的绿化补种。

    “当时,总书记深情点赞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勉励社区工作者悉心为群众服务。”陶久娣说,四年来,东湖新城社区一直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改进服务人民群众的思路、方法,发动居民共同缔造社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如今的东湖新城社区,变化越来越大——楼栋单元门改造好了,幸福食堂建起来了,商户联合体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共同缔造,必须充分调动群众主人翁意识。

    今年初,青山区钢花村街道121社区网格员在日常排查中发现,位于社区中心广场边缘的一堵围墙年久失修。

    社区党委迅速响应,做好安全警戒后,联合共建单位和群众代表共同商讨修缮改造方案,并号召社区“改造能人”积极出谋献策,投身改造——如今,文化广场整洁靓丽,还新增了一条安康长廊,作为“长廊议事会”的场地。

    “危墙修补好了,长廊建起来了,邻里更和谐了!”居民马慧贞竖起大拇指。

    以改善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充分激发民智、尊重民意、动员民力,共同缔造才能不断开花结果、破解难题。

    江岸区二七街道操场社区东立国际小区建成于2006年,有近13000名居民,是标准的超大型社区。水管老化、爆裂导致频频停水,是居民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居民的事,得让居民说了算。”操场社区党委书记韩晶介绍,社区党委牵头召开了数十次议事会,征求维修意见,又与业委会、物业等组成专班,召开楼栋业主代表大会组建方案评定、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来水公司、物业的工作人员,同时还有居民代表全程参与。”

    “大家有事一起议,定了一起干,整个过程非常顺利。”韩晶说,目前,小区累计更换800多米水管、42个阀门,经费从小区公共收益中支出。

    ■ 科技赋能

    AI平台30秒“群发”隐患信息

    “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切实感受到了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带来的便利。”10月30日,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党委书记胡云提及社区的新变化,兴奋不已。

    2022年6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及便民服务等情况,并同前来办事的老年人亲切交谈。

    “连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总书记都说得很清楚。”胡云回忆当时的场景,深感总书记对于民生的重视。

    在社区,总书记强调:“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社区的信息化建设正通过一件件实事显现成效。”胡云如数家珍:扫一扫码,人口信息、居住信息等就能直接上传公安大数据平台,小区居住安全性大幅提升;24小时开放的政务服务一体机安装在家门口,居民不用出小区,几秒钟就能完成一次退休年审……

    苏萍是智苑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她有一项日常工作——随时打开手机查看居家老人的呼救器在线状态。

    “如果发现有老人长时间没下来活动,我就会比较警觉。”苏萍一边说着,一边把手机打开,展示连接老人家中呼救器的界面,“老人碰到意外情况、按下呼救器,或者呼救器忽然处于离线状态,手机就会立刻响起来弹出提醒。”

    去年7月一天凌晨6时,居民韩慧琴突发疾病,按下了呼救键。苏萍收到提醒,迅速赶到韩慧琴家并将她送至医院。

    超大型城市治理难度呈几何级数上升,必须以智慧化推动治理的精细化。

    10月31日,武昌区首义街道千家街社区千家鑫苑3栋附近,一辆电动车轮胎燃起不明烟雾。30秒后,该社区所有工作人员手机都收到一条预警信息。1分钟后,距离此处最近的社区志愿者王杜提着灭火器抵达现场,成功消除火灾隐患。

    社区党委书记刘佳说,“立功”的是千家街智慧社区治安消防联动服务平台。该平台运用AI识别技术,一键识别安全隐患,能有效助力社区工作者开展风险排查。

    创新探索科技赋能社区治理方法路径,越来越多的武汉社区正向“智”理迈进。

    江汉区八古墩社区整体接入智慧调度平台,数字化集成住宅、商业、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信息,实现智慧物业管理服务;硚口区长寿社区开展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试点创建,老年人佩戴智能手环,健康数据实时上传至区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

    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被引入寻常百姓家,设施智能、服务便捷、场景多元的“智慧社区”正遍地开花,武汉社区治理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