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周边居民休闲新选择

武汉小微湿地增至50处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麻湖小微湿地。

    陶进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 薛义 汪芳玲)长江日报记者近日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今年初承诺建设的10处小微湿地已经全部建成。

    这10处小微湿地是:江岸区堤角公园小微湿地、汉阳区龙阳湖康养花园小微湿地、青山区江湾公园小微湿地、洪山区青菱湖北侧岸线小微湿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麻湖小微湿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三路小微湿地、东西湖区慈惠三角塘小微湿地、黄陂区善水公园小微湿地、蔡甸区前进村九组塘小微湿地、长江新区谌家矶鱼梦科普公园小微湿地。

    小微湿地是指面积8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块湿地。近几年,武汉持续开展小微湿地建设,先后将城乡部分湖泊、水库、池塘等小块水域改建成小微湿地。

    与此同时,市园林和林业局根据生态和服务功能将小微湿地划分为水质净化型、生物多样性维持型、景观游憩型、调蓄径流型等4种类型。我市今年新建的10处小微湿地大多凸显其中一种功能,有的兼具多种功能。

    近日,记者探访了几处新建的小微湿地,发现它们虽然类型不同、大小不一,但各具特色。

    面积约6公顷的长江新区谌家矶鱼梦科普公园位于沪汉蓉高铁和地铁21号线交会处附近。该公园入口处的鱼形景墙、儿童沙坑旁边的镂空鱼群雕塑墙、立在园内的湿地科普牌等烘托出浓浓的湿地科普氛围。

    该公园小微湿地被定位为景观游憩型小微湿地,由4片水域组成,水系连通,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湿地区垂柳依依、芦苇摇曳、栈道蜿蜒,适合市民休闲打卡。

    长江新区园林部门工作人员李敬丰介绍,该公园是新建的谌家矶再生水厂的配套绿化项目,地面部分是公园,地下部分是污水处理厂。该水厂将污水净化处理后回用的中水滋养小微湿地,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三路小微湿地由两部分组成,包括一片净化池、两个人工湖。净化池分为多个长方形小水池,分别种有芦苇、再力花、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两个人工湖中种有菖蒲和睡莲,岸边新种的木芙蓉、波斯菊开得正艳。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处小微湿地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其中净化池面积约6万平方米,将周边部分生活污水净化后排入旁边的九峰明渠。人工湖通过补栽观花植物、整治坡岸大大提升了景观效果,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正在遛娃的吴女士说:“我每天都要来这处湿地走一走,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水域面积7.9万平方米的黄麻湖截污清淤后种上各种水生植物,修建污水调蓄池、湖畔栈道等设施,改建成水质净化型小微湿地,惠及周边居民。

    2022年11月,武汉成功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并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全球首个人口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近年来,武汉持续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奋力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名片,先后实施了沉湖、上涉湖、安山、东湖、涨渡湖等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开展了黄陂祁家湾、光谷豹澥湖两处青头潜鸭栖息生境恢复。

    与此同时,武汉努力推进小微湿地建设,让市民共享家门口的“湿”意。截至目前,全市小微湿地增至5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