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在转型锤炼中长本事

    □ 长江日报评论员 鲁珊

    “转型”是近年来武汉发展的关键词。2025年武汉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转型”,认为“武汉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闯关期”,要“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闯关”“攻坚”——这些表述既说明“转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说明“转型”非一日之功,需坚持不懈。

    转型发展之难,难在要始终清楚转型为什么。转型是发展动力的转换,但在具体操作中又有一些困惑。比如,对所谓“夕阳产业”尽快腾笼、简单淘汰算不算?从第一、第二产业加快转向第三产业算不算?对企业来说,经历一轮数字化改造算不算?车间加装自动化设备算不算?再比如,转型是否需要转行?升级是否就要上新……这些问题很具体,也很难回答,因为这都属于表象。转型的根本,是要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模式摆脱出来,走向“提质、降本、增效、低碳”,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从这个根本出发,如何去转型,恐怕才有自己的答案。

    转型发展之难,也难在能力要求。如今对于“转型”,人们基本都有共识,但知道要转,并不等于能转、会转、转成。发展方式变了,意味着眼界、思路、方向、模式、办法都在变,这对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人们通常习惯待在舒适区,一旦踏入未知,挑战就迎面而来。然而,转型可不是想好了、准备好了再转,时间不等人,到了被动要转的时候,时机可能就错过了。所以不但要增强能力,还要主动出击,争分夺秒,尽快在锤炼中长本事。

    转型发展之难,还难在形成合力。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但仅靠企业自身很难完成,需要外力帮助。比如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利于创新发展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积极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为企业提供强大助力等。转型也不只是哪级政府、哪个部门的事,需要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形成全社会的合力。相信只要一关接着一关过,闯过去,就又是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