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 加大新兴产业的场景应用力度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武汉也要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如何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省人大代表、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双炜建议:“要加大商业航天场景应用力度,加速卫星数据与服务交易平台扩展和推广,优化‘卫星数据生产’到‘数据应用服务’全流程的商业模式,需要加紧让卫星‘下地’,多方共同打造更多应用解决方案。”
2024年,由航天行云牵头建设的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提供服务,平台向全国提供卫星数据和卫星应用产品,大大降低卫星的应用门槛。
双炜介绍,在这一平台基础上,企业应用“AI+卫星遥感”智能监测技术,研发出了满足耕地保护、城市水务和湖泊监测、数字农业监测等实际需求的信息化系统。“依托武汉在科技、人才、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正持续探索以人工智能和空间信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模式,加快转型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新质生产力。省政协常委、民盟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雷爱文说,以他熟悉的化学与分子科学领域为例,武汉正依托武钢集团、中韩石化等龙头企业,加快推动石化产业向深度炼化一体化、关键战略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如果能够将电合成新技术应用到万吨级的大宗化工产品的制造上,将能在武汉率先实现绿色电能应用。”雷爱文介绍,他目前正在努力推动电合成新技术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