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18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渡江纪念衫穿着特别光荣

    戴淑珍身着渡江纪念衫留影。

    戴淑珍供图

    从1977年起,戴淑珍参加了多届渡江节,今年是第50届渡江节,62岁的她希望以参赛选手的身份为自己横渡长江的经历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回忆起当年,戴淑珍说:“第一次参加渡江时我还是中学生,当年硚口区组织了由100名中学生组成的渡江方阵,我被选中了,因为我小时候在业余体校接受过两年的游泳训练,我们那批有好几个同学最后都进了省队,本来我也想成为专业运动员,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功。”戴淑珍回忆道:“我记得蛮清楚,那段时间每天上午正常上课,下午就去训练。学校还给我们参加训练的同学办了学生月票,可以拿月票坐公交车去训练。每天去训练都是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走出教室,骄傲得不得了。”她说:“平时训练一般在汉江里,就在现在的知音桥下面。那个时候桥还没有修好,不过环境还蛮好,江边都是沙滩,我们每天就在汉江里游几个来回。”

    虽然经过了长时间准备和刻苦训练,但到了正式渡江的那天,戴淑珍和同学们还是有点心慌。“后来带队的老师就鼓励我们说,你们不要怕,排好队一起下水。下水后只管朝着12点钟的方向游,只要过了第三个桥墩就可以顺江而下,没什么难度了。”

    戴淑珍说:“当年渡江节游的是传统线路,参赛队伍从武昌桥头的汉阳门下水,到现在的汉口江滩渡江纪念馆附近起水。记得那年我们每人都发了一件纪念衫,大家穿着觉得特别光荣。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记者来采访拍照什么的,所以渡江结束后,我们几个同学还专门约着去照相馆拍了张照片。”

    参加工作后,戴淑珍又多次参加了渡江。“2009年组委会推出了‘金木水火土’系列纪念奖牌,我看到就去报名想再次参加渡江节,但因为太火爆了没能报上。但后来四届我都参加了,‘金木水火土’系列五块奖牌独差一块‘金牌’,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呢。”她说。

    近些年戴淑珍成为长江救援队的一员,渡江节她总在参加,但并不总是以选手的身份参加,有时是在水上保障团队,有时在横渡方队里拖牌子。

    今年是第50届渡江节,戴淑珍觉得意义非凡。她感叹说:“武汉渡江节已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名的活动了,每次渡江节,外地来的朋友总说,好羡慕你们武汉人。今年我想以群众方队选手的身份再参与一次,年龄慢慢大了,以后或许再也没有机会参加这个活动了,这将是我的渡江节收官之战。”

    (讲述人:戴淑珍  整理:张琳 朱家豪)

    ◎ 约您讲述“我与渡江节的故事”

    无论你是纵身跃入江流、在浪花中淬炼勇气的参赛者,还是曾在岸上摇旗呐喊、用镜头定格横渡瞬间的观众,或是在烈日下传递城市温度的服务保障志愿者,又或是因渡江节认识武汉的异乡客,无论你曾以何种方式与武汉7·16渡江节结缘……我们期待你的精彩故事。

    征集文字、图片、视频,形式不限,字数建议在1500字以内。请于7月10日前,将稿件发送至cjrbydwh@163.com,邮件命名“渡江故事+姓名+联系方式”,入选作品将有可能刊登在相关媒体上或汇编成册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