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20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长江评论

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人才留汉是为了什么?不断剖析这个问题,能更深入了解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更好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事业发展是人与城市的双向需求。年轻人走出校园,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工作、生活、落户,而就长远说,核心问题其实是发展机会和空间。也可以说,一系列生活问题都围绕着这个核心。良好的发展机会,意味着更有可能实现个人价值,大大提升奋斗的信心。同时,城市需要年轻人。武汉如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诸多新兴领域,特别是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年轻事业中,尤其渴望能创造、有活力、敢创新的“新鲜力量”。近来国内一直很火的“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机器人”等,就是双向需求结出的硕果。

    “创新生态”是人与城市的共同期待。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在创新创造中实现自我价值,创新通过人才生成和释放动力。“创新生态”由积极的政策鼓励、良好的创新土壤、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活跃的人才流通和成长渠道、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交织而成。构建好的“创新生态”,对人才来说,发展机遇更多,吸引力更大;对城市来说,更能形成生机勃勃的发展创新局面,不断加快发展步伐。

    留汉选择是人与城市的双向主动。留汉是大学毕业生的主动选择,这个过程中城市并不是被动的,而是可以主动参与毕业生的人生选择。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落到具体处,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服务留人等等,都有城市想办法、有作为的主动空间。比如,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经验不足、资源不足、信息不足,合适岗位在哪里?住宿怎么解决?落户有什么便利通道?这些问题很细致,也很现实,需要城市的主动扶助和支持。多从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就能更好吸引人才留汉,表达一座城市的渴望与诚意,从而实现追逐共同梦想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