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22日 星期日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让种子在太空开花结果育新种

全球首个地面可视太空生物智能舱亮相

    长江日报讯 6月21日,在“九天揽星 智创未来”太空育种成果转化发布会上,武汉太空农业研究院研发的全球首个地面可视太空生物智能舱亮相,同时亮相的还有重达1090斤的太空南瓜、太空茄子树等一批太空农业创新成果。

    太空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据武汉太空农业研究院院长、航天育种高级工程师张传军介绍,智能舱可实现光照、温度、湿度等生命维持系统功能的智能调控,在地面还可实时察看种子在智能舱内的生长状态。“太空中给植物浇水、施肥属于高难度动作,我们也解决了。”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太空中实现‘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即种子在太空舱中发芽、生长、成熟(种子)。”张传军介绍,目前已通过太空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一批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等新品种,未来还将扩大到鱼虾和家禽养殖以及生物制药领域。

    武汉太空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高雪刚说,当前,太空种子主要依靠神舟飞船带入太空,整个周期长达9个月左右。智能舱适用于多种航天载具,将大幅增加太空种子的搭载量,大幅缩减育种周期。

    据了解,武汉太空农业研究院近两年来还成功培育了太空水稻、玉米、油菜及麦类四大粮食作物新品种,以及太空茄子树、太空人参果等特色品种,其中部分品种已在全国多地示范种植,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陈卫东 段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