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6月21日,武汉入梅以来的首轮强降雨仍在延续,为中考出行带来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一条纵贯湖北全境,横跨云南、广西、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绵延数千里的暴雨带,持续给沿线省份带去强降雨。这条暴雨带是如何形成的?本轮强降雨有哪些特点?武汉这轮强降雨何时结束?针对相关问题,气象部门作出了解答。
■ 横跨千里的暴雨带如何形成?
截至6月21日,本轮强降雨带如千里长龙,自西南向东横贯整片南方大陆,暴雨仍在持续。中央气象台6月21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6月21日14时至22日14时,江苏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湖南西部、贵州东南部、广西西部和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其中,湖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雨(250—27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分析称,这场强降雨的“幕后推手”是来自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充沛水汽,它们在我国南海汇聚后一路向北输送至内陆地区。在这股南方暖湿气流北上期间,北方的高空有一个庞大的气旋性冷涡,它引导着底层的冷空气向南移动,与南方暖湿气流在中东部地区交汇,最终形成了一条横跨千里的暴雨带。
■ 本轮强降雨范围广极端性强
入梅以来,湖北省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武汉、恩施、宜昌、襄阳、十堰和随州北部荆门东部等地。湖北省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钟敏分析认为,此轮强降雨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暴雨范围广,全省均有降雨发生,其中鄂西南和中东部将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二是持续时间长,本轮降雨在18日从恩施地区开始发展,18日夜间至21日为最强时段,雨带将自西向东缓慢移动,持续时间长;三是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鄂西南及中东部大部分地区80—180毫米,局地300—400毫米,单点可达400毫米以上,具有一定极端性;四是伴有明显强对流天气,由于前期气温高,大气不稳定能量足,加之水汽持续输送,降雨开始阶段伴有明显的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也表示,本轮降雨累计雨量大、强降雨范围广、部分地区极端性强。从强降雨范围来看,从沿淮地区一直延伸到贵州、云南东部一带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强降雨覆盖范围广;目前来看,贵州、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已有8个国家气象站的日降水量突破了6月极值,有两个站突破历史极值,具有极端性。
■ 武汉本轮降雨何时休?
自18日傍晚降水开始以来,截至21日9时,武汉全市面雨量129.1毫米。
入梅首场强降雨与中考时间重叠,我市气象部门创新推出3小时预报简讯,从20日8时起,至今已发布10期,为中考应急保障提供气象数据支撑。
武汉市气象台预计,22日降水减弱,全市小到中雨、南部局地大雨。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23日至24日,降雨强度和范围都将明显缩减,江南、华南大部告别强降雨,不过之后,随着副热带高压再次增强,中东部地区雨带又将继续北抬,强降雨范围再度扩张。25日至28日,西南地区、江南西部和北部、江汉、江淮及华南南部等地还将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大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