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2025年武汉市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集中宣传日活动在江夏区体育馆成功举行。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现场设置金融展位,通过分发宣传手册、现场咨询、组织互动答题等形式,向公众大力普及防非知识。在启动仪式上,中国银行东西湖支行客户经理焦阳受聘2025年度防非宣传公益讲师,她将同“防非轻骑兵”一起,深入社区、高校等地,积极开展普法活动,普及防非知识、传授防非技巧。
在金融领域,防范非法集资风险与保护消费者权益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由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俞群担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领导小组、监测防范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形成体系化的防非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质效。以宣传教育和交易监测为着力点,通过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以及创新开展金融宣传教育,多维度提升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与金融素养,通过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和队伍建业能力建设提升交易监测水平,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 履行社会责任,推动防非公众教育新常态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把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融入日常工作,采用常态化与集中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去年11月,市委金融办联合汉阳区人民政府,在汉阳区江堤街道老关社区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公益活动。中国银行汉阳支行作为承办方之一,现场精心布置展位,向180余位社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发放宣传手册,还面对面为他们解答金融方面的疑问。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诈骗也进入高发期。该行在全辖范围内启动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人员深入社区、高校、站点、商圈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宣传。
3月,该行开展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教育宣传活动633场,覆盖消费者超1666万人次。
到了6月,该行同步开启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和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两项活动。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在全省376个营业网点,通过LED滚动屏、视频、海报等多种形式展示宣传教育内容,保证宣传信息统一且覆盖面广。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非法金融不断变换花样,广大市民迫切需要提高金融素养,提高识别金融陷阱的能力。作为国有大行,责无旁贷,金融知识普及作为该行一项重要工作贯穿全年,几乎做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 创新宣传形式,激发金融知识传播新活力
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精准契合公众日益多元的需求,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积极求变,持续创新金融宣传教育形式,将知识传授与趣味体验深度融合,让金融宣传教育更具吸引力,切实提升宣传教育成效。
今年3月15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主办的“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荆楚文化消保行”活动在西北湖畔举行,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金融教育中,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现场十余家金融机构组成的消保市集,以竹简墙、编钟等荆楚元素装饰一新,既是咨询点又是热门打卡点;反诈知识有奖问答区排起长队;湖北大鼓说消保、鱼灯舞非遗表演,赢得了市民阵阵掌声和笑声。
6月5日,中国银行十堰分行以“宣讲+电影”的形式走进茅箭区鸳鸯乡陈罗村,开展“与影随行”防范非法金融公益宣传。在村委会广场上,中行员工向150余位中老年村民讲解非法金融活动的常见形式,随后观看电影。村民们表示,这种形式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知识,今后会更加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此外,该行在日常开展金融宣传教育中,以更接地气的形式,如小品、三句半、歌曲等,将金融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切实践行金融为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的理念。
■ 锻造专业队伍,增强识别非法金融新动能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上下联动,全方位推进各项金融管理工作。
在科技赋能方面,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积极创新,建立完善的监测报表体系,丰富监测工具箱。有效运用监测预警模型,从多维度对客户行为特征进行精准甄别,显著提高分析识别能力。其报送的监测预警线索指向明确,多次获得当地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与此同时,该行通过线上、线下举办专题培训、以岗代训、组织风险案例学习等方式,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持续传导政策制度、监测分析手段,强化员工合规意识,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同时运用交叉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及时开展风险排查,对苗头性、趋势性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未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于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主流银行定位,不断增强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有效性,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以案说险】
案例一:
识破高价神药骗局
银警联动守护养老钱
1月,邹爹爹行色匆匆地来到中国银行武汉青山支行,要将头一天存入的两万元取出来买药。一次性支付两万元的高价药品,引起银行工作人员警觉。
原来,邹爹爹经人推荐参加了一个保健活动,前两次领到了免费的鸡蛋和老花镜。第三次活动现场,有专家面诊,向邹爹爹推荐了“某宝丹”的独家药品,称可以治痛风,5天一疗程,保证“药到病除”。邹爹爹深信不疑,于是到银行取现。银行人员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当即联系公安机关,在银警联动、耐心劝说下,邹爹爹最终识破了骗局。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提示:近年来,虚假夸大商品功效,向老年人宣传销售高价商品的骗局层出不穷。老年人要警惕披着免费外衣的各类推销活动,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不转账,谨防各类诈骗活动,守好自身钱袋子。
案例二:
识破“黄金托管”诈骗,拒绝高利诱惑
春节前夕,中国银行咸宁分行在医院老年活动中心开展“消保知识过大年,敬老助老暖心间”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几位退休员工咨询,有两名小伙上门推销“黄金托管”业务,承诺会将购买的黄金托管到专业机构,年化利率可达15%-20%,到期后归还本金和剩余利息。面对这样的诱惑,部分老人已心动。
中行工作人员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诈骗,立刻详细询问细节。经分析,判断这是典型的诈骗套路,并向老人们耐心解释其中的风险,并列举类似诈骗案例,成功阻止老人购买。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提醒:我国对金融业务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开展黄金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在投资前,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如金融监管部门网站,核实机构是否合法合规。其次,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承诺往往是陷阱,谨慎对待高收益诱惑:“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不要被高息迷惑。如果不幸遭遇类似骗局,要保存好合同、转账记录、宣传资料等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