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成“可乐罐”的电子烟、披着“跳跳糖”外衣的药丸、暗藏玄机的“奶茶”……随着毒品的种类和形态不断翻新变化,各式各样的“新型毒品”“伪装毒品”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对此,武汉市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常态开展全覆盖、多维度的社会面禁毒宣传,深入推进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不断提升全民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近年来,按照国家、省禁毒委和市委、市政府部署,武汉厉行禁毒方针,强力开展“清源断流”“清剿毒品攻坚”等系列打击整治行动,严打、严防、严控、严管、严治一体推进,全方位、系统性治理突出毒品问题,推动重塑禁毒工作体系,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全市毒情形势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 党政齐抓,构建“四级书记抓禁毒”责任体系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印发《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禁毒工作若干措施》,明晰各级各部门责任清单,层层压实责任链条。
各区党政负责人任区禁毒委主任,完善毒品问题严重街道(乡镇)禁毒重点整治机制,压实社区(村)禁毒社会化工作责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四级书记抓禁毒”高效工作格局。
针对毒情复杂区域,在重点区域试点建立由区委政法委书记任站长的禁毒工作站,打造一线战斗堡垒。
■ 重拳出击,严打震慑成效显著
依托湘鄂“猎枭”“江汉平原区域会战”等专项行动,武汉警方创新建立部省市区一体合成作战机制,对毒品犯罪实施全链条、精准化打击,聚力打造区域禁毒工作战略支点。
2024年以来,全市破获毒品案件数、刑事打处犯罪嫌疑人数、打掉涉毒团伙数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330个城市首位,获公安部、省公安厅贺电和通令嘉奖20余次。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云南边境开展“拔钉追逃”,成功抓获数名境外“钉子”毒枭。
同时,构建严密毒品圈层防控体系,依托公安检查站、警务服务站常态开展公开查缉,有效遏制毒品渗透流入。
■ 源头预防,宣教治理多管齐下
坚持预防为先,常态化推进禁毒宣传“六进”活动,创新打造“博士说禁毒”“禁毒知识日历”等特色宣传载体,成功举办毒品公开销毁、禁毒宣传“高校行”等大型活动,相关创新做法获国家禁毒办专题推介。
成功建设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毒品预防教育阵地网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发展禁毒协会、禁毒社工等组织,动员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推进预防教育、禁吸戒毒、禁毒管理和综合治理。
余圣武等10名社区民警和刘莉军等10名禁毒社工也因在基础管控、帮扶救助和预防教育中成绩突出,成为全市禁毒战线的标杆榜样。
■ 科技赋能,提升专业攻坚能力
坚持数据赋能,依托公安大数据主航道,打造“智慧禁毒”综合作战模块,为精准打击和管控提供强大支撑。
按照国家一级标准建设国家毒品实验室武汉工作站,并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开展前沿毒品检测技术攻关。
深入推进污水监测技术实战运用,构建以污水溯源为核心的禁毒“打、防、治”工作体系。
从一场场直抵人心的宣传展览,到一次次扶危解困的精准帮扶;从大数据赋能的精准打击,到社区角落里的宣传专栏——武汉正以坚定的步伐,推动禁毒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武汉市禁毒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掀起严打声势,深化毒品问题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迭代升级毒品治理体系,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市民身心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撰文:杨槐柳 卞如薇)
[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