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

构建“三类信用价值”融资体系
精准滴灌区域发展经济田

    武汉农商行在企业科技赋能政策解读暨融资对接会上宣讲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武汉农商行承办的“信用赋能 金融惠农 共谱乡村振兴路”信用助农行动启动仪式暨“两农”信用贷首发仪式成功举行。

    武汉农商行进企业宣传“三类信用价值”贷款。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篇章中,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至关重要。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武汉农商行”)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决策部署,勇担地方金融主力军责任,创新构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以及“两农”信用价值贷款三大融资体系。

    如今在武汉的科创园区、小微企业车间和乡间田野里,一场关于“信用变现”的金融实验正悄然发生——武汉农商行把科技企业的专利变成贷款额度,让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长出资金,帮农民的信用积分换来发展活水。截至2025年6月15日,这三股金融“活水”已汇成15亿元的信用暖流,滋润近200家市场主体的成长土壤,“无形信用变真金白银”的生动故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让专利“变现”

    助科创企业跨越“融资高山”

    在国家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因“轻资产、重知识”特性,在传统信贷模式下面临融资瓶颈。今年3月,湖北省推出《湖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武汉农商行依托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大数据平台,推出专属产品“鑫知贷”,从创新人才、研发投入等7大维度评估企业创新能力,将知识价值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额度。

    武汉某专注光通信与光传感领域中高端芯片加工及封测技术的企业,便是“鑫知贷”的直接受益者。随着AI产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订单量急剧攀升。然而,原材料采购所需的大量流动资金却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传统信贷模式因缺乏抵押物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关键时刻,武汉农商行通过“鑫知贷”,借助数据与财政增信机制,快速将企业知识价值转化为信用额度。仅用2个工作日,就为企业发放了300万元纯信用贷款。这笔资金及时到位,企业产能大幅提升,按时完成大量订单,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同样感受到“鑫知贷”温暖的,还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某科技公司。该企业专注于固态硬盘主控芯片与固件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在启动新项目建设时,因缺乏足值抵押物而陷入融资困境。武汉农商行基于对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的综合评估,为其匹配“鑫知贷”产品,并开启专属信贷审批绿色通道。通过高效的知识价值信用评估,迅速为企业发放300万元贷款,及时疏通了企业发展的“堵点”。

    截至目前,武汉农商行“鑫知贷”累计授信规模已超14亿元,支持科技型企业逾120户,“鑫知贷”的实践探索,体现了新形势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的适用性。通过政银数据协同与政策工具创新,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随着评估模型持续迭代和风险分担机制不断完善,该模式将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注入更强动能。

    ■ 用数据“画像”

    激活中小微企业“信用财富”

    武汉农商行紧扣国家普惠金融战略,参与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以“数据赋能+信用增值”为核心,构建商业信用价值评价模型,将企业“无形信用”转化为“有形资产”。

    其创新关键在于深度运用大数据挖掘企业信用价值。依托湖北省“鄂融通”平台的强大数据支撑,武汉农商行有效整合税务、工商、企业经营等多维度涉企政务数据、金融数据和市场化数据。通过构建科学的企业商业信用价值评价模型,将企业经营积累的“无形信用”转化为“有形资产”,为精准授信提供坚实依据。同时,构建专属授信体系和审贷流程,开辟高效绿色审批通道,同步配套激励措施,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首贷、信用贷及无还本续贷的支持力度,显著提升了融资可得性与便捷度。

    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某建筑工程科技公司,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结算承压,自有资金不足。武汉农商行借助“鄂融通”平台数据分析,对其进行全面信用评价后,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最终成功给予170万元无抵押纯信用授信支持,实现了数据价值的变现。

    该行硚口支行是基层精准服务的典范。目前该支行累计受理10家企业申请,已成功为其中7家授信,授信率达70%,总金额达1940万元,且资金已全部投放到位。其中,建筑装饰材料供应商某物资有限公司,虽长期服务区域重点项目,却因下游账期延长导致资金周转紧张,制约运营与拓展。硚口支行主动对接,依托“鄂融通”数据多维分析,综合评估企业资质,精准提供了300万元纯信用贷款支持,生动践行“以数据换信用”理念。

    自试点办法实施以来,武汉农商行始终坚持“服务中小微、服务民生实体”的市场定位,通过深化“数据赋能+信用增值”的金融创新实践,有效疏通了省内轻资产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性。

    ■ 以信用“赋分”

    疏通三农领域“融资脉络”

    紧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鼓点,武汉农商行以金融“活水”浇灌乡土的脚步愈发铿锵。2025年4月30日,《湖北省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试点办法》发布,该行迅速响应——与黄陂区农业农村局签下5000万元区域授信,给某合作社发放贷款300万元,这一笔笔带着泥土温度的信贷资金,正化作滋养乡村的甘霖,让沉睡的农村信用资产在振兴沃土中拔节生长。

    在推进这场乡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武汉农商行层层织密省市区三级政银协同服务网络, 成为武汉市“两农信用贷”唯一试点合作银行,让金融“活水”渗入乡野脉络。5月22日,联合黄陂区农业农村局举办专项政策宣讲会,除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还邀请了15家街乡、供销社以及8家农业经济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深度解读政策要义、现场演示“扫码申贷”操作流程,实现惠农政策精准传导,当日即与两家新型农业主体签订600万元授信协议。6月5日,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指导下,该行承办的“信用赋能金融惠农共谱乡村振兴路”信用助农行动启动仪式暨“两农”信用贷首发仪式在黄陂区成功举办,与4家农业企业代表签订总额3540万元的授信协议,取得突破性进展。

    “两农”信用贷是专为“两农”主体量身打造的产品。客户只需扫码登录两农信用价值贷款运行平台填写基本信息,即可足不出户申请贷款;银行基于政府大数据的模型评估,分层分类给予差异化信贷支持,农民个人最高可获贷100万元、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最高可获贷1000万元,有效提升了农企农户融资效率。

    作为年投放超百亿元涉农贷款的金融主力军,武汉农商行将持续深化“信用+金融”服务范式,强化科技赋能,扩大“两农信用贷”覆盖半径,完善涉农主体信用画像,建立快速审批通道,单列专项计划,推动信贷资金对农业经济实现更进一步精准滴灌。    

    武汉农商行构建的“三类信用价值”融资体系,如同三股强劲的金融“活水”,分别流向科创领域、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精准滴灌区域经济田。未来,该行将继续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文/李艳萍 卢立明 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