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 他和他的事业是双向奔赴
“我以为他很普通,他去世后,我才知道他很厉害。”张熙说。
1997年,万松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他的同学很多都是企业高管,早早的年薪百万。张熙问万松为什么选择从警,他说他喜欢公安工作。
“他是真的热爱公安工作啊。”因为警务工作几乎所用部位都要用到大数据技术,万松特别忙。最艰苦的时候,瘦瘦的万松累到浑身浮肿。张熙每每看到都心疼不已。“他有高血压,最怕熬夜,但熬夜又难免。”
张熙一路见证,丈夫不断学习,不断地精进自己的专业,成为武汉公安大数据技术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警界一等功臣。不久前,丈夫的同学和她说:你知道吗,你丈夫好厉害啊。
万松用大数据建模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破案率,大幅度提高了老人儿童走失寻回率。张熙说:“他爱岗敬业了一辈子,事业也成就了他。他和他的事业是双向奔赴。”
■ 微信留言里装着满满的责任感
结婚21年,夫妻俩几乎没有一起到外地旅游。有人问张熙,你遗憾吗?张熙说,从没有遗憾过。“我做饭,他打下手,一家人其乐融融。他把他的工作做好,我把我的工作做好,我们一起照顾老人、抚育孩子。这就是我们这个阶段该做的。”
“我和万松曾憧憬过,退休后我们去旅游,帮孩子带孙子。”张熙说,这些天,她总不相信万松已经离开,她在微信里翻来翻去,“发现万松给我的留言里最多的就是‘开会’‘加班’‘晚点儿回来’”。
民警的微信留言,缺少柔情蜜意,却家国两相牵。张熙说,万松所做的事情就是民警的职责所在,千万个民警都在这样做。我们的家庭也像千万个民警家庭一样。“这一生我很幸福,没有遗憾。遇到他,值得。”
丈夫牺牲让这位坚强的女性一夜白头。“我最割舍不下的是与万松的感情。”她说,“但我和万松都是党员,我坚信,自己能跨过这道坎,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双方老人照顾好,把孩子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