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驻京记者柯丽芬)在7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回答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提问时说,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突破8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85亿人,这个工程已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据了解,以湖北丹江口作为主要水源地的南水,向45座大中城市输送了相当于5000多个杭州西湖的水量,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
6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7月4日,国新办邀请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记者现场提问:作为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水网建设进展如何?在优化水资源宏观配置、增强水资源总体调配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张祥伟司长回答了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推进水网建设的三大进展。
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2022年开工建设的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正加快推进;着力构建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部门间、流域上下游间联动,协同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一方面是骨干输排水通道,另一方面是重大调蓄结点,西江大藤峡、新疆大石门等24座大型水库建成运用,新增供水能力34.6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26.6亿立方米。新开工黄河古贤等31项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成后可新增供水能力49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36.7亿立方米。
系统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建设,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2022年以来完成了6.3万处农村供水工程,提升3.4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