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通讯员刘莹 梅颖 白雪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4日,长江日报记者前往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昌院区采访离休干部李德富老人。已101岁高龄的他,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我军老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李德富曾是八路军第115五师所辖的鲁南铁道大队的队员。鲁南铁道大队就是我军军史上著名的铁道游击队。
李德富回忆当年与战友一起打日本鬼子的场景时,情不自禁唱起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 一家四口参加抗战
李德富1924年出生于河北新城县(现保定市高碑店市新城镇)。1929年,他与姐姐李明在母亲宋安带领下,前往山东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投奔父亲李连生。当时,李连生是津浦铁路临城电务段的工人。父母省吃俭用,送他读完初小和高小。1936年,李德富从高小毕业后,因家贫不能继续上学,也去临城的铁路部门工作,成了一名学徒工。
1938年春,日寇进犯鲁南,临城沦陷,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当地的老百姓没有活路。包括李连生、李德富父子在内的部分铁路工人失业。1939年初,这些失业工人自发组织起一支10余人的抗日武装队伍,李连生、李德富成为队伍中的“父子兵”。这支队伍后来渐渐壮大,并在八路军的指导下,与其他抗日武装队伍合并后,成长为赫赫有名的鲁南铁道大队,也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鲁南铁道游击队。
1939年秋,父子俩抱着“赶走日本鬼子,坚决不当亡国奴”的想法,加入八路军苏鲁支队,双双成为正式的八路军战士。后来,李连生当上苏鲁支队特务营的班长。李德富因表现出色,于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德富回忆,刚入党不久,部队就安排他到一个红军连队学习军政技能。在一批战斗经验丰富的教员带教下,他很快就学会了夜战技能和火攻战术。日本鬼子害怕在夜间与八路军作战,也害怕八路军采用火攻战术攻击他们盘踞的炮楼和碉堡。
1943年10月,我军鲁南军区为了加强党对鲁南铁道大队的领导,派出一批优秀政工干部到该大队任职,李德富被任命为鲁南铁道大队长枪中队政治指导员。李德富很快就与游击队队员打成一片。李德富的母亲宋安和姐姐李明也成为铁道大队的交通员。
李德富说:“当年,我们一家四口人都参加了抗日战争。我们盼望中国人早日将日本侵略者打败。”他和战友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我们扒火车、炸桥梁、断铁路,破坏日军的运输线、截获日军的军火物资,我们就像插入敌人胸膛的钢刀,打得日本鬼子魂飞胆丧。”
■ 设伏干掉日军小队长
李德富回忆,当时,日军小队长、高级特务渡边一郎在临城组织“伪铁道队”,对八路军的抗日游击队实施特种作战。日本鬼子伪装成鲁南铁道大队的游击队队员,乘夜窜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叫门,谁开门,他们就将谁当作铁道大队的情报人员抓走。渡边一郎的气焰很嚣张,还口出狂言,声称要在“两个月之内消灭铁道大队”。鲁南铁道大队的游击队队员为了保护村民,坚持夜里不在村民家落脚,而是选择在高粱地里露营。李德富和队友发誓要除掉渡边一郎。
经过多次侦察,鲁南铁道大队终于摸清渡边一郎所带领的“伪铁道队”的活动规律。一次,游击队员越过津浦铁路到了沙沟,在下殷庄附近发现这伙日本鬼子的行踪,日本鬼子已抓走10多名群众。鲁南铁道大队大队长刘金山带着部分战士前往下殷庄拦截日本鬼子,很快与日本鬼子交上火。李德富带着长枪中队一个班的战士埋伏在李家楼附近的小高地上,短枪中队的几名队员也加入伏击日本鬼子的行动中。
李德富等人埋伏的地方是日本鬼子逃跑时的必经之地。被刘金山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后,这伙日本鬼子如惊弓之鸟往回跑,正好跑进李德富设下的伏击圈。李德富指挥游击队队员朝鬼子开火,很快就将他们消灭殆尽。战斗结束后,李德富果断命令队员迅速撤离。次日天一亮,日本鬼子赶到现场报复游击队,却扑了一个空。
此次伏击战斗中,游击队成功击毙渡边一郎,“渡边一郎的头部中了两枪,我们终于打死了这个日本强盗!”
■ 护送陈毅越过津浦铁路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决定开辟经山东去延安的秘密交通线,鲁南铁道大队承担起护送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安全越过津浦铁路的任务。从1942年到1944年,鲁南铁道大队曾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叶飞等1000余名干部越过津浦铁路,从未出过差错。
李德富曾带队参与过护送陈毅过铁路行动。当时,陈毅是新四军军长,需前往延安。鲁南铁道大队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沙沟北边的小高地埋伏一个班的力量保护陈毅安全。陈毅骑着一匹白马,由大队长刘金山护送过铁路。鲁南铁道大队有个警卫员叫徐德喜,做得一手好菜,大队派他给陈毅做饭。徐德喜做了山东煎饼,还用微山湖的小鱼做了一道菜,陈毅吃了之后很开心,并在微山湖的船上写了一首诗:“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 目击日本鬼子缴械投降
据史料记载,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扎在山东临城一带的日军铁甲列车大队、临城铁道警备队的两股日军共1000多人,乘坐一辆铁甲列车欲南逃到徐州。当铁甲列车开到临城沙沟附近时,看到前面的铁路已被鲁南铁道大队破坏,又试图退回临城。但鲁南铁道大队很快派人截断了敌人的退路,并将铁甲列车包围起来,命令这伙日军向鲁南铁道大队缴械投降。
从1945年10月份起,鲁南铁道大队政委郑惕、大队长刘金山先后多次在姬庄、沙沟车站与日军铁甲列车大队长太田、临城铁道警务大队长小林进行受降缴械谈判。李德富也参与了谈判工作。
李德富回忆,当时,我方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日本鬼子一次次提出的所谓“要向国军缴械”“只能部分缴械”等无理要求,最终成功迫使日本鬼子同意向鲁南铁道大队缴械投降。
当年12月1日,在我军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带领的官兵增援下,鲁南铁道大队圆满完成了受降任务。李德富回忆,当时是在沙沟车站西南角的空地上举行受降仪式。日本鬼子头目太田和小林垂头丧气来到鲁南铁道大队指战员面前,交出随身携带的指挥刀。其他日本鬼子以小队为单位,依次缴械投降。当时,我军收缴的武器装备有:山炮2门、重机枪8挺、轻机枪130多挺、步枪1400多支、手枪两麻袋、子弹百余箱,还有不计其数的炮弹和枪械零部件。
李德富说,80年过去,他仍清楚记得当年沙沟受降时的情景。因为日本鬼子没有向国民党军队投降,受降仪式举行过程中,国民党军队曾在远处开枪干扰。
■ 教育子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李德富随部队参加解放战争,经历了鲁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战争胜利后,李德富留在部队服役,历任长江要塞区炮团团长、军委炮兵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军委高射炮校训练部长等职务,1965年随部队到武汉工作。1980年,李德富离休,被安排到湖北省军区武汉第十七干休所安度晚年。
离休后的李德富成了红色事迹宣讲员,经常前往武珞路小学、鄱阳街小学及其他单位义务宣讲,激发大家的爱党爱国爱军热情。
李德富的大女儿李海春说,她共有兄弟姐妹5人。小时候,他们经常听父亲讲战斗故事,父亲也鼓励他们报名参军。她与大弟、二弟3人在成年后都实现了从军梦。
李海春介绍,父亲对子女和孙子孙女辈的要求非常严格,总是利用家庭聚会的机会反复叮嘱大家:“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父亲热爱学习,认为一天不学习,思想就会落伍。离休后的父亲,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父亲在学习党史、军史和重要文件时,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父亲还带母亲在老年大学当了三十多年学生。父亲不讲究吃穿,生活很俭朴,每次吃饭时,父亲都会把碗中的饭菜吃个精光,并把掉在桌子上的饭菜捡起来吃掉,还要求其他人不要浪费粮食。父亲总是说,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大家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