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长江评论

为高温下的劳动者送一份清凉

    □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还未入伏,已连日高温。近日,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发布,这也意味着高温不只是人们平时形容的“好热”,更是真正成了威胁公共健康的气象风险。

    不同人群、不同职业对高温的感受和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为包括交通警察、环卫工人等在内的户外劳动者打一把“遮阳伞”,提供足够的防暑降温保障,是城市应尽之责。

    新兴就业群体尤其值得关注。比如户外零工和外卖小哥、快递员等,越是恶劣天气,越是他们忙碌的高峰期。就说高温,当人们为了躲避烈日,享受在网上买菜、点餐、购物等便捷服务时,背后是强大而高效的物流系统为支撑,这一链条上各环节的许多人,在高温下挥汗如雨。换句话说,我们能在网络时代的高温中足不出户,是因为有一群人在户外为我们奔波。与传统户外工作者不同,他们还要在高温中追赶时间,大大增加中暑风险,成为高温风险预警中的脆弱人群。

    从劳动保障来说,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并没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者劳动关系松散,不易获得高温补贴等福利,而极快的工作节奏也使他们无暇停顿,享受防暑降温等公共服务。

    高温来袭,为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撑一把“遮阳伞”,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社会各方面都能够出一份力。平台企业应落实好防暑降温政策,优化配送范围和取送路线,同时把高温风险纳入“限时”考虑;顾客则不妨多一分体谅,少一些“差评”,让他们能在紧张的工作中歇歇脚、纳纳凉;社会各方也要尽力设置纳凉点和驿站,送一份清凉,赠一些饮品,做一点具体的服务,为户外工作者“遮阳”,展现城市文明程度,体现城市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