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AI“神经中枢”让工厂“活”起来

汽车主机厂一年降本超千万元

    长江日报讯(记者徐丹 通讯员蒋秋雨)7月14日上午,在大唐互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互联),总工程师何宁波正带领团队调试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实时反映着远端工厂的运行状态。

    “系统刚发现车间能耗异常,正在生成优化方案。”何宁波介绍,传统工厂是人找数据,现在变成了数据主动“追”人。

    大唐互联成立于2016年,坐落于武汉经开区南太子湖创新谷,是湖北省首批工业互联网企业之一。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大唐互联已为东风本田、湖北开特汽车电子等近300家省内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连续多年上榜“工业互联网50强”。

    2023年,其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名单,成为全省首个本土培育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

    走进公司办公区,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代码与服务器,而是大门左侧充满书香的书吧——三张小沙发倚靠着塞满人工智能、大数据图书的落地柜。“我们鼓励员工随时充电。”何宁波笑着说,“AI时代,学习力才是第一生产力。”

    这种学习氛围在研发中心体现得尤为明显。几名“90后”工程师正聚在白板前争论算法模型,墙上的专利证书已贴到第98张。

    为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大唐互联今年举办了全员AI创新应用大赛,近200人报名。比赛中涌现出许多实用创意:财务部用AI自动生成报表,人力资源部开发了智能简历筛选器。“有个团队用3天做出会议纪要自动生成工具,现在全公司都在用。”何宁波表示,大赛的10万元奖金固然诱人,但更看重“用小程序解决真问题”的理念。

    正是这种全员创新的文化,让这家成立不到十年的企业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他们用AI给工厂装上“神经中枢”:助力某汽车电子企业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提升40%;与某大型汽车主机厂合作优化焊接工艺,单厂年节省成本超千万元……目前,大唐互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应用在汽车、电子、煤矿、医药等多个行业。

    站在布满3D工厂模型的数字孪生大屏前,何宁波透露了下一步计划:研发“具身智能体”,让车间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比如焊接机器人发现新材料,会自己调参数并上传到经验库。目前,公司正与武大、武汉理工大等高校共建实验室,将真实工业数据转化为教学案例。“未来工厂的‘老师傅’,可能就是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