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唐艺 实习生张汇)“人形机器人装上我们提供的‘大脑’,可在室内自主移动,与人自主无障碍交流,并具备自主推理能力。”7月11日,武汉大学湖北省时空信息与定位导航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湖北珞珈实验室教授郭迟向长江日报记者披露,一款时空智能人形机器人的“补脑”工作已进入尾声,9月将面世。届时,它在不用遥控器操控的情况下自主动作,还有推理能力。
当日,在湖北珞珈实验室,随着伺服电机启动,“小天”人形机器人慢慢站立起来,随后在室内流畅地完成了前行、转弯、站立等动作。
“过去,‘小天’完成这些动作离不开遥控器,现在它能自主完成。”郭迟说,他们采用智能PNT(定位、导航、授时)关键技术,赋予“小天”在陌生环境中类似人类的空间感知和推理能力,为人形机器人实装实用,走向更多应用场景奠定基础。
他们将“小天”的“大脑”装在了心脏部位,其实是将视觉、语言和导航等功能集成在一块主板上。有了“大脑”,“小天”就有了空间认知和推理能力,智商相当于四五岁孩童。
郭迟介绍,这次还为“小天”补了“小脑”,整个工作已进入尾声。“补脑”完成后的“小天”,看到什么都能用语言表达,并知道自己所处位置;装配的北斗导航多源传感器,让室内定位精度提升到厘米级,人形机器人室内外行走自如。目前,与“小天”同款的时空智能机器人已经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测试和训练,尝试担任医生助理的工作。
“时空智能是具身智能的基座。”郭迟说,即便时空智能机器人处于陌生环境,只要有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训练的导航系统帮助,就能自主快速适应。
时空智能机器人的自主推理能力如何体现?郭迟举例,假如家里厕所在右边,而主人在发出要它去厕所取东西的指令时,误将方向说成左边,机器人也不会走错。
据了解,2024年以来,全国已经出现了50多款人形机器人。郭迟说,这些人形机器人有3个特点:遥控器的控制、强健的体魄和各种绝活表演。一年来,人形机器人进步和迭代很快,向具身智能发展。
一年前,郭迟团队给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补大脑”。通过装配多源传感器,加装室内导航系统等,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完成了全自动定点取餐任务,轰动一时。他说,今年9月,这款即将面世的时空智能人形机器人则将更进一步,会参与到更多的应用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