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益善
晴空丽日,朗朗乾坤,我仰首向天,有雄鹰穿蓝天擦白云而过。家国安宁,山河无恙,让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此刻,我徜徉在汉口长约600米的陈怀民路上,心中满是虔诚与敬意。我来此祭奠陈怀民先烈,也希望更多人铭记这位英雄,让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陈怀民,这位令人敬仰的空军英雄,1916年12月出生于江苏镇江白莲巷,1936年从航校毕业后,被编入空军第4大队任少尉飞行员,从此开启了保家卫国的蓝天征程。他驾机参加过保卫华北、上海和南京的空战,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飞行技术,击落击伤多架敌机,是一位有着3年驾龄和辉煌战绩的英勇飞行员。
让我们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派飞机多次飞临中国城市上空轰炸,残杀无辜平民。中国空军与日机进行了多次激烈的空战。
1937年8月14日,在杭州上空,中日空军交战,日本飞行员未料到遭遇抵抗,随后撤离。同年9月19日,南京遭受日机空袭,兵工厂及民居受损严重,众多百姓伤亡,流离失所。数十架中国飞机从南京起飞迎战。这次作战中,陈怀民驾着战机在空中迎战4架敌机,成功击落两架后,自身飞机受损并急速下降。为保全战机,陈怀民滑翔迫降,但飞机撞树,陈怀民被甩出座舱,身受重伤。当地乡民迅速救援,陈怀民后来被送往南京中央医院治疗,并于1938年1月康复归队。因为重伤,陈怀民本来要被调入航校当教官,但他一腔热血报国,强烈要求重返蓝天。他说:“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出来就没有想着回去。”他还对家里人说:“我常与日机在空中作战,打仗就有牺牲,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飞机被日机击落,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事情,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是为国家和广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价值。如果我牺牲了,切望父母节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继续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1938年4月10日,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山东台儿庄交战。为支援地面部队,陈怀民又多次参加空战。在山东峄县上空,他遭多架敌机围攻。在绝境中,他驾机撞击敌机。结果,敌机被毁,而他成功跳伞,未受伤害。4月中旬,在山东归德上空,陈怀民与敌机进行战斗,连续击落3架敌机。在与第4架敌机交锋时,其机翼受损变形,无法继续战斗。随后,他驾驶受损飞机滑翔下降,其间右腿受伤。最终,他凭借高超驾驶技术使飞机安全降落在机场。
1938年4月29日,这一天是日本天皇裕仁的生日,侵华日军想以一场轰炸残杀中国人民当作礼物献给天皇。侵华日军司令部选择国民政府战时首都武汉作为轰炸目标,这天下午2时30分,日本海军航空队出动了36架重型轰炸机,在1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从安徽起飞,向武汉扑来。中国空军第3、第4、第5大队的19架驱逐机升空拦截,和日机展开了英勇的搏斗。
陈怀民驾驶着一架伊—16战斗机,和战友们一起义无反顾地冲向敌机。他们在空中翻滚,在蓝天周旋。抓住战机,果断射击,灵活反转,迎头咬尾,只求打击敌人,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危。陈怀民当时抓住敌机的一个破绽,拦腰一记机炮射击,敌机中弹,冒着一团黑烟坠落。接着,他以闪电般的速度,想绕过迎上来的敌机,准备再去咬住另一架敌机,但来不及了,他遭到5架敌机的包围。敌机开火了,陈怀民的伊—16战斗机多处中弹,油箱中弹起火,他的胸部也中弹受伤。陈怀民此时可以选择弃机跳伞,或许有生还的机会。但他选择了驾驶战机倒扣翻转180度,咬住了尾随他的敌机,冲撞过去,惊慌的敌机躲避不及,两机当即在空中爆炸。陈怀民被弹出座舱,身上的降落伞被炮火引燃,他从3000米的高空坠落到滚滚的长江之中。
被陈怀民撞落的飞机,驾驶员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王牌飞行员高桥宪一,他曾被日军军方称为“红武士”。这个不可一世的“武士”终被中国人民的英雄击落在武汉的上空。
这是一场举世闻名的空战,在日本天皇生日的这一天,中国人民给侵略者一记响亮的耳光,在世界空战史上,陈怀民成了首位驾机撞击敌机的飞行员。空战之后,中国报纸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38年4月30日报道了这一场壮烈空战。
陈怀民牺牲时,离22岁还差7个月零26天。
空战之后,中国空军和武汉各界以及武汉的百姓立即组织救援,各处搜索,但没有找到陈怀民,人们多么希望出现奇迹,多么希望他还能活着啊!一天找不到陈怀民,这个希望就还在,人们想,他掉入长江,没有死,被江水冲到下游,或者被渔民救了,被下游的老百姓救到家里去养伤了。人们没有放弃寻找,沿着长江两岸朝下游找,每个村庄都打听,但是没有奇迹出现。
一个月过去了,6月的一天,有个渔夫一早背着渔网来到江边,准备上渔船打鱼。他在蒙蒙的晨光里,看到江上有一具浮着的尸体。这个渔民也是参加过寻找陈怀民的,他看到尸体时,心里一紧,赶紧下到水里,把尸体托到岸上。当他第一眼看到飞行服,他知道他找到谁了,又看到手腕上有一块表,表背后刻有三个字:陈怀民。
英雄的遗体找到了,武汉的大报小报都登出这悲痛的消息,立即又引起了民众的一片恸哭,陈怀民壮烈殉国了,为保卫武汉牺牲了。武汉的大街小巷满是民众燃烧的祭奠纸钱和流泪的香烛。
1938年6月5日,国民政府在汉口为陈怀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各地有2万多人前来致祭,各界人士纷纷送来花圈和挽联。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驻汉办事处,为英雄陈怀民敬献了花圈和横幅,挽联和横幅上写着:“捐躯报国”“义薄云天”。
陈怀民烈士的遗体在追悼会后,安葬在武汉青山。1953年,又由人民政府迁至武汉石门峰文化名人公园内的中国抗日空军烈士墓园。2012年,中国抗日空军烈士墓园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怀民牺牲后,他的母亲因为悲痛,哭瞎了一双眼睛。陈怀民的父亲曾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成员,参加过民主革命,他以儿子的壮举为傲。
最令人感动和痛心的是陈怀民的未婚妻王璐璐,她是1935年陈怀民随航校篮球队到浙江大学比赛时认识的。王璐璐是银行家的女儿,和陈怀民有着相同的信念,两人商定,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后再结婚。陈怀民落入长江失踪,王璐璐天天到长江边寻找,坐在江边等着心爱的人回来。在陈怀民失踪22天后,王璐璐绝望了,她穿上陈怀民给她买的旗袍,跳入了滚滚的长江,以身殉情。人们在陈怀民和王璐璐两人的遗物中,看到了一只瓷水壶,上面刻着:“1936年璐璐送怀民兄”,还有一条镶嵌着空军徽章的精美项链,这是他们互送的定情信物。
我徜徉在陈怀民路上,这条路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东北段东南侧,原名南小路,为日租界。抗战胜利后改名为陈怀民路,把日租界收回来,把这里的路以抗日英雄命名,其意自显。陈怀民,一位22岁为保卫人民保卫国土而献身的英雄,武汉人民用一条路,来纪念他的事迹,武汉的石门峰陵园,安葬他的英灵,而他的名字,会永远永远刻在人民的心中。
我行走在陈怀民路上,眼前出现了80多年前武汉上空的那一道闪光、那一团火球。我想,那是中国人民的抗敌之火,那是英雄不死的灵魂闪光。
陈怀民路在武汉市的江岸区,我在这条路附近还看见了郝梦龄路、张自忠路和刘家麒路,这四条路都是因纪念抗日英雄而命名的。郝梦龄将军1937年在山西忻口会战中,亲率官兵与日军血战5天5夜,最终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与日军血战而牺牲;刘家麒是武汉籍将军,1937年在山西忻口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10月16日战死。四条路紧连中山大道,它们通向的一个共同的路口是胜利街。
————————
刘益善:作家。曾任《长江文艺》社长、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