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夏奕 实习生顾雨晴 通讯员成顺)“师傅!小心别游到航道中来了,尽量离船远些!”7月18日18时许,太阳还未西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七大队民警贺良和周攀峰驾驶水警111号巡逻艇沿江巡逻,发现一名身着橘色漂浮袋的男子往江心越游越深,赶忙拿起扩音器喊话提醒。
“连日来,气温居高不下,来江里玩水的人从早到晚都不少。”贺良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长江两岸和汉江两岸有不少亲水平台,如武昌大堤口江边、汉阳门江边、江汉区龙王庙江边、硚口古田桥、硚口汉江湾等水域,很多市民和游客都爱去玩水,而这些水域也最易发生溺水事故。
夏季长江、汉江水深流急,江水流速有时能达到每秒6至8米,水下易出现漩涡暗流。岸边河床有坑洼有青苔,江边戏水容易失足落水。两位民警一边驾驶巡逻艇,一边紧盯着江面,脸上都晒得黝黑,额头上满是汗水。他们告诉记者,巡逻艇平均每天在长江武汉段巡逻10个来回,3个月已从江中救起9名遇险的人。“马上入伏,气温又高,来玩水的人会更多,我们的巡逻时长和频次也增加了。”
周攀峰介绍,江中需要救援的不少是游泳乏力或抽筋的游泳者。根据武汉水警往年数据,溺水事故高发人群以男性、青壮年、未成年人居多,其中以外地游客、中小学生为主。而男性青年尤喜欢冒险、过于自信,成为易溺水的主要人群。
“我们来来回回跑、拿着大喇叭不停喊,也是希望大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贺良特别提醒,千万不要在偏僻地段选择人不多的时段去江中游泳,一旦遇险很难被及时救援。游泳一定要携带符合要求的救生设备,千万不要让孩子用成人游泳圈,更不能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