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22日宣布,位于我国渤海的亿吨级油田——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最大规模浅层岩性油田正式进入生产阶段。
垦利10-2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245公里,区域平均水深约20米,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是渤海湾盆地凹陷带浅层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据了解,该油田分为一期、二期两个开发项目,此次投产的一期开发项目计划投产开发井79口,预计高峰日产油气当量约3000吨。
■ 创新驱动
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伴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非常规等领域推进,油气藏类型更加多样。作为我国海上首次开发的枝蔓状稠油油藏,垦利10-2油田的储量分布具有“散、窄、薄、杂”的特点,开采难度大。钻完井工程面临多井型、多层位、多种开发方式以及稠油热采等诸多挑战。
面对油田开发难题,科研人员创新钻完井作业模式,建立“地震预测—探边落实—精细认识”的闭环导向流程,油气储层的钻遇率提高幅度超30%,开发井最大水平位移超3000米,相当于储层埋深的近3倍,推动浅层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实现新突破。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工程技术作业中心渤南区域项目经理冯硕介绍,垦利10-2油田一期项目开发井设计总井深约22万米,相当于钻穿近25座珠穆朗玛峰。项目首次大规模推广应用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高温电潜泵注采一体化技术,推动了国产化工具在稠油热采领域的应用革新。
海上浅层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和复杂稠油开发关键工程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海上钻完井关键核心技术体系更加完善,为加快复杂油气藏储量向产量转化速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 渤海油田
成为我国海上重要能源增长极
近年来,我国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油气产量持续稳定增长,2024年原油产量超3600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近六分之一,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50%以上,成为我国海上重要能源增长极。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海上目前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力油田,现已建成6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200余座生产设施,先后成功勘探发现渤中19-6、垦利6-1、秦皇岛27-3等多个亿吨级油气田,原油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
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生产部副经理郑旭介绍,今年上半年,渤海油田持续加大产能建设力度,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一期、旅大5-2北油田二期等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累计生产油气超2050万吨,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按照“稳住老油田、加快新油田、突破低边稠”的开发策略,渤海油田将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强我国海上油气供应能力。
中国海油副总经理阎洪涛表示:“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复杂稠油油藏开发迈入新阶段,将有力推动中国海油渤海油田年内实现4000万吨总产量目标。”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