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丁苗苗
平均海拔1730米的大九湖不仅以9个形态各异的湖泊闻名,更因部分湖面呈现出的深褐至近黑色水体引发好奇。当地向导指着5号湖岸边的泥炭土层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水看着黑,其实很清亮,藏着整个区域的生态密码。”
7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神农架大九湖湿地。进入景区时,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腥气与草木清香,远山被洗得愈发青翠,云层在山尖缓慢流动。蒲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流水穿过草丛时泛起细碎的波纹——这片被誉为“云间湿地,天上九湖”的高山秘境,显露出独特的生态画卷。
当地向导讲起了关于大九湖的传说——相传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采药时曾在此支起9口大锅,熬制药膏,济世救民,后来这9口大锅幻化成9个湖泊,故名大九湖。在大九湖内,自然景观奇特多样。首先,在“地无三尺平,抬头见高山”的神农架群山之中却深藏着一块近5万亩的高山平原,实属罕见。而当身处大九湖中,湿地四周被群山环绕,还有美丽广袤的天然草场,就仿佛到了“呼伦贝尔”。湿地周边林木茂盛,降水丰富,汇成了面积广阔的亚高山湖沼景观,在夏天,眼前就是一片绿的世界,满目苍翠、绿草如茵。
大九湖最让人感到神秘的,莫过于它那看起来黑色的湖水。通常人们都会以水的颜色来直观地判定水质的优劣,然而,在大九湖湿地这类泥炭地中,以水色定水质则并不完全正确。大九湖的湖水并非不干净,而是一种特殊的“黑水”。
在大九湖湖泊群的南岸看似草地的区域,发育有华中地区稀有的泥炭藓沼泽,其中沉积了富含有机质的黑色泥炭层。而当雨水冲刷和湖水涨落时,这些黑色的有机质也进入了湖水中——由泥炭藓为主的植物每年以0.1毫米的速度缓慢积累形成,大九湖湿地的泥炭层厚度最深达3.6米——使得湖水颜色变为黑褐色。这些有机质会使得部分水质指标偏高,但整体上大九湖依旧是非常安全洁净的水体。从古至今大九湖就一直保留着一处黑水河的地名,可见这里水体的颜色另类有着漫长的历史。
实际上,黑水河发源于大九湖一山涧溪流,上游河水清澈见底,在汇入湿地后与泥炭涵养的水体相互交融,导致中下游河水变成黑色,故名“黑水河”,并非污染所致。经科学论证,河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养颜美容功效的微量元素。同时,它还是湿地内各种珍禽异兽和水生植物得以生存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大九湖的9个湖泊各具特色。从3号湖徒步到9号湖,宁静的湖面就宛如一面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周边的青山绿树。站在湖边,就能听到大自然演奏的天籁之音,风声、水声、鸟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摄像记者忍不住说:“你们不要出声,我想录个环境音。”
大九湖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的重要区域。这里独特的亚高山气候条件,使它形成了特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为许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一些稀有的生物种群在这里安家落户,它们与大九湖的山水相依相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2号湖的天鹅苑里,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漫步湖边,给黑天鹅喂食。这里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
大九湖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湖光山色,更在于它那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神秘的文化底蕴。这里的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湿地、每一棵树木,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