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商佩 实习生李正越)7月25日11时,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宜居社区食堂饭菜飘香,窗明几净的就餐区坐满就餐的居民。“现在菜品种类多,我花不到10元就能吃得舒舒服服。”79岁的居民万贤松端着刚打好的饭菜说。
青宜居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了近三成。社区党委副书记苏晓荟介绍,部分独居、孤寡老人因行动不便、子女上班等原因,面临就餐难问题。原有的社区食堂运营多年后,在环境、菜品等方面已经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过程中,工人村街道深入一线解决问题。街道、社区干部通过“天天敲门组”走访400余户居民,并召开18场网格议事会,梳理出群众反映集中的“环境待提升”“菜品较单一”“价格需调整”等诉求。
今年1月,青宜居社区引入社会资本对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历经3个月,面积200余平方米的空间焕然一新:可视化厨房让卫生状况一目了然,适老化桌椅、无障碍通道方便老年群体。“现在的食堂价格便宜、环境卫生、服务贴心。”居民张银平称赞道。
升级不仅体现在硬件上。食堂负责人陈志红介绍,团队针对老年人口味推出低盐低脂套餐,保证“周周不重样”。“我们根据季节换菜单,保证菜品新鲜对味。”
对于居民的意见能得到及时回应,万贤松深有体会地说:“我提意见想加炒猪肝,师傅马上安排。有一次,我提出炒猪肝的火候问题,他们也立刻予以改进。”如今,他几乎天天来吃午餐、晚餐。
“天天敲门组”成员吴莉还是“暖心送餐队”的一员。刚从楼栋里送完午餐的她介绍说:“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关爱老人,为20多位独居、困难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电话订餐和定时送餐服务。食堂还提供免费稀饭和绿豆汤,针对老人有2元用餐优惠,特别受大家欢迎。”
“现在,食堂日均接待200人次,不仅解决双职工家庭用餐问题,更保障社区老人吃上放心饭。”苏晓荟说,“下一步,我们准备把食堂拓展为政策宣传、活动举办、邻里交流的社区‘微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