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汉市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武汉华星产品研发中心中心长薛景峰:

链主担当 “屏”定未来

    薛景峰

    长江日报:TCL华星在多个显示面板细分领域做到了全球数一数二,这背后的关键支撑是什么? 

    薛景峰:领先的市场地位来之不易,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积累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在业内非常突出,构筑了坚实的壁垒。产线的高良率和灵活性,让我们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技术品牌的引领也很重要。我们的“APEX臻图”覆盖全场景,在Incell touch、高解析度、大屏化、折叠LTPO、低蓝光、低功耗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精准抓住了市场对超轻薄、高画质、强护眼低碳的需求痛点。

    规模效应是基础。我们在武汉投资约800亿元,建成了多条先进生产线,坚持强化技术布局,完善产业技术生态,构建技术资源池。

    当然,可靠的全球批量交付能力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成本固然是优势的一部分,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领先、制造精良和响应敏捷构成的综合实力。

    长江日报:面对行业的波动,华星如何实现2025年设定的两位数增长目标?身为党员、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您认为创新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薛景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稳健增长,核心在于坚定技术创新与精准的产品布局。持续的巨额研发投入是根基。我们在LTPS LCD、蒸镀OLED、印刷OLED、MLED等前沿显示领域都有深入布局,技术路线覆盖全面。我们聚焦在笔记本电脑、平板、车载、手机、XR等中小尺寸显示领域发力,通过技术迭代不断优化显示效果、降低功耗,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与头部终端品牌的紧密协同共创至关重要,我们共同定义和引领全球领先技术,提供多元化的显示解决方案。通过不断打造更宜人的显示体验、更信赖的视觉健康、更永续的绿色低碳以及更无限的未来想象,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视觉感官享受,正是我们抓住消费升级机遇、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长江日报:华星在推动显示产业关键材料和装备国产化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这些经验能否为行业提供借鉴?

    薛景峰:解决“卡脖子”问题,中游面板企业必须承担起链主责任,推动协同破局。

    过去,上游关键材料和核心设备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风险很大,我们的实践路径是:牵头整合资源,组建了武汉市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联合上游材料企业和科研院所,集中力量攻坚未来显示技术、新材料开发、检测设备和车载显示等方向。建设了贴近量产的中试验证平台是打通瓶颈的关键一步。

    比如我们投入建设新型显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为国产材料和设备提供了真实的验证环境,解决了“不敢用”和“不好用”的难题,大大加速了国产化进程。

    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解决基础科学和核心工艺难题。同时,保持长期战略投入的定力布局前沿工具如“星智X-Intelligence 3.0”AI研发模型,赋能科研团队高效解决像印刷OLED中的复杂问题。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强大牵引力,带动上游国产供应链从“能用”迭代升级到“好用”甚至“领先”,构建起全链条自主可控、安全韧性的产业生态,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切实保障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志在定义显示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