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第31届武汉晚报中小学生足球赛(以下简称“晚报杯”)在汉口、汉阳、武昌、黄陂四大赛区同时鸣哨。时隔多年,“晚报杯”再次重现江南、江北多个赛场同时开踢的盛况。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先后走进四大赛区,发现各大赛区都为参赛球队提供了周到贴心的服务,饿了有市集,热了有冰桶……“晚报杯”四大赛区备受称赞。
汉口赛区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是今年“晚报杯”的主赛场,承担了普及组近200支球队的参赛任务,后期还将承接精英组和俱乐部组别的赛事。走进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随处可见欢乐的足球少年。每天17时40分,5—12号球场同时开踢,每个球场被分隔出四五个5人制球场,数十场比赛同时开赛,场面十分火爆。
场内比赛精彩纷呈,场外同样热闹非凡。12号球场对面的中百罗森超市排起了两条长长的队伍,烤肠、各种矿泉水、饮料成了孩子们的最爱。11号球场门口,由“晚报杯”赞助商搭建的小市集被家长和孩子围了一层又一层,闽武夷圣泉、统一海之言提供的饮料和矿泉水供不应求,德韩口腔、麦当劳等市集前也人流不断。
汉阳赛区位于提球少年青训中心,报名来这里踢球的大多是汉阳区、武汉经开区、硚口区、江汉区的球队。7月20日第一天,球场旁边游乐场的摩天轮灯光秀亮出“祝第31届晚报杯足球赛赛出精彩”的字幕时,全场欢呼雀跃。提球少年青训中心负责人姚礼昱介绍,球场去年底才开业,这是球场开放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的赛事。
姚礼昱说,自己这次的身份很特殊,既是球场管理者也是“晚报杯”参赛教练。姚礼昱是退役职业足球运动员,小学时也踢过“晚报杯”。“我知道孩子和家长需要什么,所以尽所能地为赛事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协调各方,让园区对所有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停车服务,还将游乐场的市集整体搬迁了过来,港式鸡蛋仔、烤肠、冰镇果汁,甚至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各种玩具。”记者看到,非物质遗产糖画师傅的现场表演,总是吸引最多的家长孩子围观。“一天有2000元的收入,非常不错。”烤肠师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笑得合不拢嘴。
和汉阳赛区一样,上个月才对外开放的武昌赛区毛坦公园足球场也是首次承接“晚报杯”这种大规模的赛事。球场负责人周舟介绍,毛坦公园足球场分为2个赛场,相距大约1公里,共有10片笼式足球场。记者看到,每个赛场都有一处纳凉点,纳凉点除了桌椅,还配备了电风扇、冰桶、饮料自动售卖机。为了让球队有良好的比赛状态,园区专门留出一片场地供各队热身。记者开车进入园区,第一赛场就在园区大门口,沿途的工作人员一路指引,加上路上的标识,很轻松地找到杨泗港大桥引桥下的第二赛场。
“我们从江夏开车过来不到半小时,比起去年去汉口那边要方便多了。”大花岭小学球员戴荼泽的妈妈说,“这里地处江边,空气清新,风比市内要大多了,家长和孩子都感觉很舒适。今年赛事分赛区进行,还将开赛时间推迟到晚上近6时,非常贴心,这个时间阳光已经不强了,有风的时候非常凉快,感谢组委会这么贴心的安排。”
黄陂赛区卓尔基地位于盘龙城,是本次比赛初高中组赛事的承办地。和其他赛场一样,医疗、安保、冰桶等服务一应俱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参加晚上最后一轮比赛的球队出行方便,园区提供了两台大巴车,将各支球队转送至附近地铁口。
(朱文秀 周赞恩 朱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