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对于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刘辛琦来说,注定难忘。他不仅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还多了一个新身份——足球裁判员。在2025年“晚报杯”的赛场上,这个带着青涩却眼神专注的年轻裁判,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
刘辛琦的父亲刘亮是一名资深足球教练员,多年来深耕武汉女足青训。在父亲的提议下,刘辛琦在高考结束后的这个暑假报名参加武汉市三级裁判员培训。“刚好我高考完之后除了考驾照暂时没有别的安排,再加上我平时也挺喜欢足球,所以就报了名。”
“小学的时候参加过足球和篮球的暑期免费培训,我虽然喜欢体育,但并没有参加过专业的训练,略懂皮毛而已。”直到穿上裁判服站在“晚报杯”的赛场上,刘辛琦才真正感受到足球的另一种魅力。培训时听说能执裁“晚报杯”,他和同期学员们都有些按捺不住:“刚学完就能实践,既紧张又期待。”
刘辛琦执裁的首场比赛恰逢雨后,他在场边来回移动,三场比赛下来,球衣早已被汗水浸透。“最尴尬的是哨子,时响时不响,内行人一听就知道是新手。”他坦言,虽然教练和孩子们都很友善,但每一次抬手示意时,手心还是会冒汗。
当然,新手总会遇到状况。一次判罚时,他的哨声太轻,球员们没听见,甚至还进了球。后来培训班老师让刘辛琦再吹一遍,双方球队的包容让他松了口气,却也让他明白“自己的每一声哨响对比赛来说都很重要,要尽力做到最好”。
从看球的观众到场上奔跑的裁判,视角转变带来他对足球的全新认知,现场得学会找角度。刘辛琦说,不同的场地条件、突发状况,都需要提前预判。
这个夏天,刘辛琦的暑假清单上多了执法比赛的记录。从哨音不稳的紧张,到应对突发状况的冷静,这些成长比任何证书都更有分量。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他,或许不会马上成为职业裁判,但哨声响起时的责任感,成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礼物。
(长江日报记者马万勇 实习生周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