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期两天的2025年“奔跑吧·少年”夏令营选材测试暨市体校校园开放日活动在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举办,从全市近万名青少年中推选出来的700余名小选手参加了测试,他们中的佼佼者将有机会进入“优苗训练营”,参加市体育局各直属训练基地集训。
■ 积极响应 各区送来好苗子
在测试活动现场,每位小选手手里都有一张测试表格,根据不同项目进行相关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等测试。来自汉阳区新星乒乓球俱乐部的熊帝森顺利完成了测试,妈妈也很满意他的表现,她说:“通过测试,我们对孩子的运动能力有了直观的了解。比如他的反应能力、立定跳远的成绩比许多孩子都要好一些,这坚定了我们以后培养他向专业方向发展的信心。这些年市体校培养出了郑钦文、薛飞等优秀运动员,只要孩子喜欢,我们以后也乐意支持他在这里接受专业的训练。”
熊帝森所在的新星乒乓球俱乐部是市体育局最新命名的104个后备人才基地之一,该俱乐部领队李宜珊介绍说:“这次我带来的7名队员,都是从100多名参加夏令营技能培训的孩子中选拔出来的。从前期的夏令营培训,到这次测试,再到后期的集训,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的人才选拔和培养闭环。作为基层青训单位,我们非常荣幸能参与进来,也愿意把最好的苗子送过来。”
据介绍,全市基层青训单位都积极响应,踊跃选拔青少年参与。青山区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训练基地负责人任昱透露,他带了14名选手参加测试,这些青少年均选自今年暑期技能培训班。“这次测试采用了不少先进的器材和仪器,手段科学数据精准,测试内容也很全面。这对孩子、家长和教练来说都有很大参考价值。”他说。
■ 科学选材 用大数据说话
本次活动由市体育局主办,市体育运动学校、市乒羽网中心、市足管中心、市射校、市少儿体校承办,市体育局科训中心协办,市体育科学学会运营。市体育局竞青处相关负责人说:“与往年比,今年武汉市的青少年夏令营不再局限于基础技能教学,而是主要面向市、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以‘体育优苗选材’为核心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与测试,发掘孩子的运动天赋,为有体育专业潜力的青少年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成长机会。”
据介绍,今年夏令营分成了三个阶段:技能培训、专业测试和优苗训练营。第一阶段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的形式,吸引了近万名青少年在遍布全市各区的业余培训点接受了技能培训。这次测试活动是第二阶段,共有700余人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摔跤、射击、射箭、游泳、体操等10个项目的测试。通过测试的孩子则会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优苗训练营,孩子们可以进入市体育局直属训练基地参加7天的集训,免费体验专业队训练,并获得“优苗”证书。
本次活动的测试内容和标准主要由市体育局科训中心和市体育科学协会制订,测试内容包含身高、体重、指距、下肢长、心功指数、肺活量、光感应、声感应、动觉方位辨别、九孔仪、垒弹壳、立定跳远、单脚摸高、坐位体前屈等。
市体育局科训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这次我们和市体育科学协会联手制订了一整套适合武汉市本地运动员的选材标准,因为不同项目的选材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根据不同项目特点,从身体形态、机能、心理等方面进行一个权重评分,最后进行综合考量。有了这个标准,可以让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变得更加精准,达到科学选材的目的。这次测试的数据全部会进入中心数据库,而随着今后数据的丰富和充实,后备人才选拔的标准也会更加量化、更加完善。”
(长江日报记者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