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陈勇 通讯员胡子昂 高雷)7月30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公安局获悉,为了进一步激励全警创新,该局出台“支持鼓励民警申请专利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十项措施”,在申请指导、经费保障、表彰奖励、选拔任用、成果转化等方面为民警创新提供支持。
据了解,该局于2015年开展警营创新大赛以来,武汉公安累计推出革新成果50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7项,为警务实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7月28日,在武汉市公安局搜排爆训练场,排爆手牟连升身着35公斤排爆服,单手布设X光探测仪,仅用8秒便完成了对疑似爆炸物的扫描探测。
“时间缩短一秒,安全就多一分!”牟连升告诉记者,X光探测仪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原本是分开的,操作费时,排爆队经过反复实验,自研出一套X光设备一体装置,效率翻倍。
排爆安检大队教导员罗志介绍,近年来,该大队针对实战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开展技术攻坚,已申请9项实用新型专利,“带警示装置的警用头盔”“警用防暴盾牌”等多种装备已投入实战,被湖北机场公安、武汉铁路公安应用于一线。
夜幕降临,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红郡小区广场上,20余名居民正跟随音乐节奏舞动,走出广场舞区域,音量锐减,仿佛有一层无形的帘子阻隔了声波。这是茅店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文昌最新引进的“声帘”定向声技术,将声音精准“锁”在指定区域,实现了“舞区有声、周边静谧”,投入使用后噪声扰民投诉大幅下降。
“警务创新光有技术还不够,还要找准、跟上群众的需求。”在这名“警营创客”扎根社区的13年里,他已取得5项便民创新成果,主建的“光谷微警务”系统,将政务服务大厅搬上“云端”;开发的“中介云”系统解决了城市出租屋流动人员登记难、安全防范宣传难、矛盾纠纷化解难等基层治理难题。
据了解,在此次出台的“支持鼓励民警申请专利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十项措施”中,武汉市公安局明确:市局成立专利申请指导小组,组织专利知识培训讲座,为有申请意向的民警提供指导服务;对获得专利并在警务实战应用中取得成效的民警,分级分类予以奖励。
武汉市公安局政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公安以创新驱动公安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