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5日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持续以创新实践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答卷。
全国首个由电网企业与碳市场管理机构携手共建的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企业电-碳-金融服务中心,立足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以“电为基、碳为桥、金融为翼”的跨界融合模式,构建起贯通能源革命与绿色发展的创新生态,为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心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优化业务流程,下设绿电绿证服务、碳交易服务、绿色金融服务、新能源政策咨询4个服务窗口,一站式对接企业在电、碳、金融场景下的各类需求,实现了“最多跑一处”的便企惠企服务。
成立以来,这里已接待各类调研咨询约500次,到访者超5000人次,服务企业绿色转型案例遍布20余个行业,获中央及省市媒体百余次报道。
在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企业电-碳-金融服务中心如何破解企业转型痛点、激活生态价值?循着电、碳、金融三条脉络,我们探寻其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 碳管理发现价值,激活减排新动能
碳,是生态价值的“计量器”。在中心的碳交易服务窗口,一块电子屏实时滚动着碳价行情,不时有企业工作人员前来咨询碳配额管理、碳资产开发业务。这里不仅是政策解读的“咨询台”,更是让减排量变“真金白银”的“转换器”。
最近,中心为武钢维苏威和联塑科技提供了碳盘查项目,为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碳管理体系,从碳排放核算到“双碳”路径规划、碳配额托管,全流程服务企业涉碳业务,让企业的碳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今年,中心签约了日新科技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开发项目,总装机容量为9.42MW,预计为企业开发碳减排量7800吨;通过武汉碳普惠平台进行交易变现,预计为企业创造约22万元经济价值。
在碳交易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常说:“每一笔碳交易的背后,都是企业从‘要我减排’到‘我要减排’的观念转变。”
如今,中心在做实线下服务窗口的同时,还在积极打造线上服务平台。目前,中心正与湖北碳交中心共同打造电碳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平台已完成前期功能规划与设计,正在进行相关功能开发,拟在8月下旬进行发布签约。该平台将与线下服务窗口对接,为客户提供绿色能源、绿色金融以及碳管理等延伸服务。
■ 能源转型创造价值,点亮低碳转型路
电,是能源转型的“主动脉”。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企业电-碳-金融服务中心的绿电绿证服务窗口,一张动态更新的“绿电地图” 格外醒目:上面标注着49家武汉企业的绿电消费轨迹,13.95亿千瓦时绿色电量正沿着电网线路为工厂车间、产业园区注入清洁动能。
阳逻港的码头仓库顶,1.13兆瓦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该中心参与设计、投资、建设的标杆项目,从窗口受理需求到接入电网的全流程服务仅用45天就完成落地。如今,新安装的1845块光伏面板利用太阳光能实现电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在整个项目生命期内全部发电量2740.6万千瓦时,产生碳减排量近1.7万吨,通过武汉碳普惠平台开发成碳资产进行变现,从而为企业获取收益。
“过去办理光伏项目手续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中心‘一站式’对接,从手续办理、并网发电到碳资产开发全程护航。”阳逻港相关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中心四大窗口的价值——将“分头办、多次办”变为“一处办、联合办”。
东风汽车M园区绿色能源项目的打造更具示范意义。这个华中地区首个零碳智慧工业园区通过分布式光伏、地源热泵等技术,每年可为园区提供573.76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70吨,是全国综合能源十大标杆项目之一,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从港口到工厂,从园区到社区,中心正以电为纽带,让绿色能源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城市肌理。数据显示,仅2024年,武汉区域通过中心服务的绿电交易量就占全省的68.97%。一条条绿色电力通道正成为企业转型的“加速带”。
■ 绿色金融放大价值,畅通绿色发展道路
金融,是绿色转型的“助推器”。在中心的绿色金融服务窗口,墙上的“绿色产品图谱”清晰展示着绿色贷款、绿色保理、绿色保险等10余种产品。这里,正让“绿色”与“金融”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光纤光缆行业的领军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质押碳配额权,依托国家电网“电e金服”平台,企业顺利获得招商银行提供的绿色低息贷款472.02万元,并进一步购买绿电、降低企业碳排放,形成一个“碳变钱,钱买电,电抵碳”的完整闭环,助力企业消纳绿电、降低成本。
东扩16#“绿色零碳”变电站的建设则见证了绿色保理的力量。武汉仕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接项目时,面临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慢的难题。中心联合商业保理公司推出绿色保理服务,900万元绿色金融保理融资迅速到账。如今,这座变电站全寿命周期预计减少碳排放3.4万吨,成为城市电网的“绿色节点”。
绿色保险的创新同样亮眼。今年6月,湖北省首单应用于农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碳收益损失保险”在东西湖区东风社区正式落地,为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打造的武汉首个“农村能源革命示范村”试点提供风险保障。
“光伏板怕雷击,有了保险,因发电量减少导致的碳收益损失得以保障。”中心绿色金融团队负责人说。
从贷款到保理,从保险到碳质押,中心正以金融“活水”灌溉绿色产业。数据显示,通过创新“绿色评价+绿色金融+绿色项目”服务模式,中心累计为8家企业完成绿色评价,匹配绿色低息贷款超4000万元。
从阳逻港的光伏板到东风园区的零碳车间,从长飞光纤的绿色贷款到东风社区的“碳收益损失保险”,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企业电-碳-金融服务中心正以“电碳金”融合的创新实践,让绿色发展的路径更清晰、动力更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