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知识产权保护的基层创新实践典范

全国首创“融站入所”

    “融站入所”是武汉市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一项创新之举,其模式系全国首创,凭借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改革事项。这一模式以市场监管所为核心载体,通过社会共建,整合多方资源、精准对接需求,构建起覆盖全域、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为全国基层知识产权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武汉经验”。

    作为武汉“融站入所”模式的发源地,硚口区汉正市场监管所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地处被誉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这里1.67平方公里辖区内聚集了36个专业市场、3万余家商户,日均人流量达30万人次,服装、小商品等产业密集,商标抢注、侵权等问题曾是商户痛点。

    针对汉正街商户“多、小、密”且以工业品(尤其是服装)为主的特点,汉正所创新“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机制 ——在市场监管所加挂“知识产权工作站”牌子,邀请专家定期驻所,将知识产权服务直接嵌入商户“家门口”。通过设立“纠纷处理直通车”“知识产权调解室”及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商标品牌指导站”,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关口前移”,从事后维权转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2024年,该站为200余家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咨询、维权、培训等),解决30余起知识产权纠纷,挽回经济损失30万元;帮助18家企业完成专利盘活系统注册。更依托武汉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实现立案案件30天内结案,让金正茂汉派服装等商户在遭遇恶意抢注商标时“有处说理、快速维权”。

    武汉“融站入所”模式的核心在于一个“融”字:融资源——将知识产权工作站嵌入市场监管所、链接司法机关、联合行业组织,让服务触手可及;融环节——从事前预防(培训、咨询)、事中控制(调解、快速处理)到事后维权(司法确认、执行),形成全链条保护;融场景——针对商贸区、综合区域、特色产业带等不同场景,定制保护方案,实现“一地一策、一行一策”。

    这种扎根基层、协同高效的保护模式,不仅筑牢了企业创新“防火墙”,更让百年老街的“烟火气”与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力”同频共振,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