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仲裁委员会将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奋力拼搏赶超,聚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全力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武仲之为、贡献武仲之力。
————————
7月4日,某房地产企业代表专程来到武汉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武仲),送上一面写有“高效公正 定分止争”的锦旗,表达谢意。
这起合同纠纷标的额逾10亿元,涉及政府相关部门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权益争议案件,曾因涉及多方权益而备受关注。令人欣慰的是,裁决结果赢得双方一致认可——政府相关部门发来感谢信,企业登门送来锦旗,实现了“案结事了、双方共赢”的效果。企业代表深有感触:“裁决结果不仅保障了政府方的合法权益,也依法维护了企业正当权益。我们对武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有信心。”
数据显示:近三年,武仲累计受理案件35860件、标的额664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三。今年上半年,武仲受案数量和标的额两项核心业务指标创历史同期新高,“朋友圈”和“服务圈”越来越广,越来越走向世界。
7月31日,武仲入选司法部首批培育的中国特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这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更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 人才筑基:国际化队伍激活法治引擎
6月10日,武汉涉外仲裁学院挂牌成立,国际仲裁权威专家、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名誉主席杨良宜先生接过聘书,成为名誉院长。
武汉涉外仲裁学院是武仲落实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举措,致力于培养通晓国际规则、精通仲裁实务的顶尖人才。首批45人导师团汇聚中外法律精英,包括来自哈萨克斯坦、法国、新加坡等国的外籍专家。学院建立一站式学习平台,开设国际商事仲裁精品课程,还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数字赋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破解跨境法律人才短缺瓶颈。
武仲坚持人才为基,着力培养仲裁员、仲裁秘书两支高水准队伍。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仲’心向党·和合为先”党建品牌。完善仲裁员选聘、管理、奖惩、退出机制,加强仲裁秘书培育培养。目前,武仲拥有仲裁员1149名,涉及国内国际经济贸易、房地产、投资、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跨法系的专家智库人才济济。仲裁秘书队伍中具有涉外仲裁能力的占比50%,职业化专业化不断加强。同时,高层次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储备不断充实,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达成培养项目战略合作,与罗马第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深化导师互聘、实习拓展、就业推荐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今年8月,武仲启动第六届仲裁员选聘工作,队伍结构和服务质量将更加优化,“国际范”也会更加凸显。
■ 机制创新:打造多元化纠纷调解平台
2024年9月,一起涉及6400万元的工程款欠款纠纷,在武仲速裁庭的迅速介入和公正审理下,仅用一天时间便实现了和解结案,赢得了当事人的高度赞誉。“速裁庭的高效和专业让我们震惊,不仅加速了欠款的回收,也减轻了企业的经营压力。”申请人某建筑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武仲速裁庭成立于2024年5月,是全国仲裁界首个速裁庭。针对买卖、物业、商品房、金融借款、担保追偿、演艺合同等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推行“类案速裁、简案快审”,案件处理效率提升50%,当事人满意度大幅提升。
从斩获“仲裁公信力十大创新奖”的“确认仲裁”制度,到率先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中国)仲裁院,创新始终是武仲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武仲率先发布《长江经济带航运仲裁规则》《数据争议仲裁规则》《网上仲裁规则》和《调解规则》等专门规则,牵头制定《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仲裁规则》,形成“一主五副”规则体系。
2023年7月,武仲成立华中地区首个数字经济仲裁院,助推数字经济发展。2024年7月,武仲聚焦知识产权发展,在湖北省版权保护协会设立全国首家版权仲裁庭,知识产权案件数在全国仲裁机构中排名前列。今年以来,组织召开“推进中部地区建设工程争议评审工作研讨会”,积极推进中部地区仲裁机构合作设立建设工程争议评审联盟。在湖北省银行业保险业调解中心成立全国首家驻银保调中心仲裁庭,推出“一站办”“线上办”“上门办”等便民服务。
为适应新时期矛盾纠纷化解需求,2025年4月17日,武仲与武汉市司法局共同推动设立武汉长江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打造功能完备、形式多样、运行规范的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调解平台。挂牌4个月来,已受理案件600余件,调解成功标的额2.28亿元,调解成功率约25%。
更深刻的变革还发生在技术层面。武仲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打造争议多元化解平台,集“在线调解平台”“网上仲裁平台”“在线庭审平台”三大功能于一体,为群众提供菜单式、一站式、集约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2024年,武仲首创的“在线争议多元化解平台”入选全国政法系统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成果”。目前,武仲正在深化智慧仲裁平台建设,打造以电子送达方式优先的集约送达平台,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在仲裁场景的应用。
■ 区域协同:法治纽带“链”动经济圈
3月10日,武仲托管鄂州仲裁委员会签约仪式举行,武汉仲裁委员会鄂州分会揭牌。此举标志着武鄂两地法治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我们将充分利用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区位优势,重点对接临空经济区、跨境电商、航空物流等领域争议解决需求,为涉外经贸合作提供高效仲裁通道。”武仲鄂州分会负责人母洪春表示。
武仲一直坚持以点带面、以面促全,打造仲裁区域化协同发展“中部样板”,区域辐射力持续提升。近三年,武仲受理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武汉市外案件占比均达60%以上。
2021年9月,武仲与长沙、南昌仲裁委员会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仲裁协作备忘录,实现“仲裁庭审”等五个协同共建。
2023年4月,武仲与广州仲裁委共同签署“四个共享”合作备忘录,携手推进区域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武仲天门分会成立,成为仲裁服务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年7月,武仲与上海、重庆、南京仲裁委发起成立长江经济带国际商事仲裁高质量发展联盟、航运仲裁联盟,助力长江经济带航运市场和涉外仲裁服务深入发展。同年12月,长江经济带航运仲裁联盟会议在汉举办,发布《航运仲裁规则(推荐文本)》,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仲裁支撑。
2024年9月,武仲与东营仲裁委建立涉外仲裁法律服务合作机制,携手共建国际能源仲裁庭审中心。
2025年7月10日,武汉仲裁委员会联合鄂州市司法局、临空经济区管委会,赴中国(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展专项调研,推动构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鄂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相关各方将构建“企业诉求区内响应、重大争议一站终结”的分级服务机制,以合作备忘录形式固化协同成果。这不仅是为鄂州国际货运枢纽注入专业法治动能,更是以法治纽带串联区域要素资源,让仲裁服务成为滋养经济生态圈的“源头活水”——当法治共识转化为服务实绩,“链”动的不只是产业要素,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深层信心。
■ 国际“布局”:助力涉外法治建设
“今天,我们以法治为纽带,将长江的契约精神与伊犁河的商道智慧相连,开启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仲裁院的合作!”
6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武仲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仲裁院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举行,武汉仲裁委办相关负责人在仪式上发表致辞。
作为中部地区仲裁的领军机构,武仲积极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搭建仲裁界的交流平台,并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
武汉参与组建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自贸片区)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连续9年举办东湖国际法律论坛,为涉外法治建设凝聚智慧。连续四年举办“武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参赛队伍已覆盖全国8个省市和香港地区的高校、律协、企业,赛事在线观看量累计超300万人次。
今年以来,武仲已经举办12期“武仲法律沙龙”系列活动,邀请王利明、吴汉东、郑若骅、冯小光等知名专家学者集中授课,线下听课一位难求,线上直播观看粉丝过万,线上线下参与超15万人次。
武仲与国际统一私法协会、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建立协作机制。与大湾区法律界代表团、澳门律师代表团开展交流合作。2025年5月至6月,武仲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仲裁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仲裁院签署协议。2025年6月,与大湾区法律界荆楚考察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鄂港在跨境商事调解领域合作取得重要突破。
2022年8月,武汉国际仲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是我国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家挂牌国际仲裁中心的实体机构。武仲以“中国主场”为战略目标,以“走出去”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目前已办理涉外案件500多件,标的额30余亿元。已审结的涉外仲裁案件,无一例被境外法院裁定不予承认或不予执行。
————————
蝉联“全国十佳仲裁机构”,连续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背后,是武仲持续升级的品牌公信力和国内国际影响力。
“武汉仲裁委以建设‘立足中部、引领国内、面向欧亚’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在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中积极贡献仲裁力量。”武汉仲裁委办负责人表示。
策划: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撰文:施政 武仲宣
供图:武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