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是“全谷物”吗?评价小麦的食味品质需要将小麦做成什么?呕吐毒素主要在哪里存在?8月15日,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红色主旋律 先锋‘康康姐’——2025年文明实践暑期科普亲子游”活动走进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孩子们近距离探寻平时所食用粮食的检测过程。
■ “米博士”化身导购 破解全谷物选购密码
在文化展示区,科普IP形象“米博士”通过《米博士带你一起购》动画视频,化身超市导购现场教学。
工作人员结合行业标准解释,全谷物指保留完整种皮、胚乳和胚的谷物籽粒,三者缺一不可。当被问及“绿豆是否属于全谷物”时,孩子们根据讲解迅速分辨:全谷物不包括豆类。
■ 食味评分大揭秘 互动答题点燃热情
在粮食品质讲解环节,“食味评分”成为关注焦点。工作人员解释,这是评价粮食“好不好吃”的专业指标,不同粮食的评价方式各异:稻谷需制成米饭或米粉,玉米要做成窝窝头,而小麦则可通过馒头、面包、面条等多种成品检验。
品尝实验区揭开“好吃”背后的科学:18个独立工位配备直饮水系统和数据采集终端,确保每位品尝员的判断不受干扰。
粮油专用品质研究分析区则为打造“营养美味好粮油”提供技术支撑,让家长和孩子直观了解一碗好米饭背后的专业测评体系。
■ 实验室里学安全 毒素检测守护餐桌
“原来米饭好不好吃还要靠仪器打分。”在稻米品质分析实验室,食味计、快速粘度仪等“神器”轮番登场。检测员吴莉莉演示米饭食味计,通过近红外光和可视光波段的反射和透过进行分光测定,以光学原理测定米饭的外观、硬度、黏度等,从而综合判定米饭的好吃程度。
在实验室参观环节,检测人员进行了呕吐毒素检测演示。工作人员警示,主要存在于麦类、玉米等作物中的呕吐毒素,可能引发呕吐、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实验室采用的免疫亲和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能快速精准锁定毒素含量,为粮食安全筑起科技防线。
通过了解粮食的检测过程,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舌尖上的安全”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严谨守护。
■ 互动实验乐趣多 节粮理念入人心
在物检室,一场有趣的互动实验——稻谷加工实验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大家两两一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认识五谷,动手进行稻谷加工,亲身感受粮食从原始状态到可食用形态的过程。
工作人员借此机会穿插讲解稻谷加工知识,倡导节粮减损理念。每个工位还发放了“米博士”科普玩偶,让爱粮节粮的种子在小朋友心中生根发芽。
据了解,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标准制修订、技术人员培训和科普教育于一体,每年承担政策性粮油检验检测任务近5000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贡献力量。同时,这里也是“全国爱粮节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文:姚林萱 朱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