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 培育
原创力激活中国车谷迈向世界车谷
车谷在于车,更在于“谷”。
在武汉经开区东风大道,标志性的“红柱子”大楼,过去是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办公楼,如今成为车谷创新的“强磁场”。白天,近600名科技研发人员穿梭其间,步履匆匆;夜晚,实验室灯火彻夜长明。
调研组获悉,近日,由东风汽车牵头建设的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已完成认定,这是武汉经开区启动建设的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东风汽车研发总院科技规划中心总监韩杨说,具身智能汽车简单来说,就是“AI大脑+汽车身体”让汽车像人一样思考。
与此同时,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多家机构成立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产出发明专利50余项;华中科技大学团队打造出完全自主的永磁电机设计工业软件,成果在岚图汽车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
依托区内6所高校,以军山新城为核心、沌口和汉南片区为两翼的车谷环大学创新发展带正加快构建。
“把最好的环境留给企业,留给创新。”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人工智能领域产业,不仅培育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或头部企业,初创型企业也能享受到“阳光雨露”。
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是一套立体化的政策支持体系。针对人工智能与汽车软件领域,发布了“软件十条”提供最高5亿元落户奖励,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汽车软件创新中心;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武汉车谷发展母基金,为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提供新动能。
“推动产业多元化,武汉经开区在路上。”武汉经开区负责人表示,武汉经开区将持续开展“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制造”等行动,做强工业主引擎,加快新兴产业聚势成群,积极畅通汽车“出海”通道,推动“中国车谷”加速迈向“世界车谷”。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指出,“谷”的生命力在于复制、扩散与协同,培育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是车谷的不二选择。
当数字人主播在直播间侃侃而谈、无人车在街头穿行自如时,这座“车轮上的城市”已悄然驶入智能化竞速的下半场。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徐丹 李佳 李琴 通讯员刘国发 蒋秋雨 执笔: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