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评论员刘功虎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转化”是动词、连接词,也是关键词,既有使命催人的紧迫感,也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阔空间。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里说,“客观因素具备着这种变化的可能性,但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正确的方针和主观的努力。这时候,主观作用是决定的了”。科教人才、交通区位、生态资源是武汉最显著的三大优势。优势意味着武汉在这些方面变化可能性高、潜在性大。但是,可能性不代表“一定会”,潜在性不等于“一定能”。“优势”能否成为独特的发展胜势、蓬勃的发展态势,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干部要起示范带动作用,思想上带头转变,能力上带头提高,落实上一马当先,在“转化”上下苦功夫。要走出路径依赖,敏锐捕捉机遇,从资源禀赋中催生迸发活力生机。要学习新知、补短筑长、拥抱未来,看懂新事物、跟上新知识,才能懂创新、搞创新、推动创新。
放眼今日武汉,多少干部正化身“扫楼人”,让城市中心的大楼在黑科技进驻后“华丽转身”;多少干部正破解科技转化“中梗阻”,让创新的大脑与市场需求擦出火花……现实生动说明,干部主不主动、担不担当、下不下功夫,“转化”效果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