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武汉理工大学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卫国告诉调研组:“武汉要推动绿色智能船厂实现‘造船如造车’,重构船舶制造流程。”
武汉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调研组走访了解到,当下,武汉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核心抓手,通过场景供给侧精准发力,为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调研组了解到,武汉已布局68个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含长飞、美的集团、华星光电等),通过推广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形成“场景培育装备、装备反哺制造”的产业升级逻辑,激活了装备产业的增长潜力。
从经济运行数据看,这种场景驱动模式的成效已显著显现:今年上半年,武汉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84.3%,密度较2022年提升3倍。
■ “智”胜新赛道
“上天入海”,AI解锁高端装备更多场景
“市民朋友请注意,此处水深危险,请勿游泳。”夏日,东湖高新区茅店派出所用普宙无人机劝离野泳市民,这是全国首个“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的日常。
普宙科技总经理陈虎向调研组强调,“低空经济不是‘无人机堆量’”,该企业研发人员中,50%聚焦物联网、AI算法、大数据技术。“几万台无人机在市域飞行,需解决算力支撑、通信数据安全问题,AI是核心壁垒。”
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电鹰科技创始人蔡晓东向调研组表示,武汉低空经济要结合AI、红外感知技术,形成独特竞争力,不能陷入同质化。
这一思路,也体现在武汉高端装备的“上天入海”布局中。去年发射的“武汉一号”卫星,凭借在轨AI图像处理功能,仅用一个月就完成武汉全域图像绘制。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李熙教授介绍,“卫星自带‘AI大脑’,能自主分析图像,像用5G一样便捷”。
深海领域,719所研制的“麒麟”号爬游潜水器,兼具无人自主航行器的大范围机动能力与遥控航行器的精准定位能力,已实现千米级海底自主行走,既能智能自主作业,也可遥控操作,为海底设施监测提供了新工具。
“以AI为血脉,重构6G时代的连接范式。”总部位于武汉的中信科移动应用最新技术推动手机直连卫星规模化应用,6G内嵌AI能力后,能智能匹配带宽和资源。未来,无论是穿越罗布泊,还是探秘亚马孙丛林,移动设备“断联”将成为历史。
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院士团队,融合工程建造、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在月球上“盖房子”……
调研组发现,从低空到太空、从江面到深海,AI正持续拓展武汉高端装备的应用边界,也为产业开辟了“智”胜新赛道。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陈永权 冯雪 执笔: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