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上接第三版)

    人民有无穷智慧,汇聚起来就是汪洋大海——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幽深曲折的地道宛如“地下长城”,村通着村、户连着户,当年民兵们可以从水井、碾盘、庙台等地出其不意打击敌人。

    利用白洋淀的芦苇荡和沟壕地形,傍晚时分伏击日军运输物资的船只,冬天则自制带冰刀的冰车作为“土坦克”……河北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记录着令敌人胆寒的水上游击战场景。

    挺进敌占区建立根据地,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善用人民的智、勇、谋、略,提出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各种创造性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回望近代以后的历史,中国呈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乱象,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表明,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也是战胜不了的。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看到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他感受到一种“东方魔力”,断言这是“兴国之光”。这“东方魔力”正源于我们党“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1944年,抵达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撰写报告认为:“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受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他们得到这种支持,是因为这个政府和军队真正是属于人民的。”

    人民是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从千家万户齐参战打破侵略者的“三光政策”“九路围攻”,到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拉开农村改革的大幕,到以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建设雄安未来之城……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

    回望历史,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了无数奇迹;新征程上,党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六)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

    80年前,见证日本代表签字投降的《大公报》记者朱启平,用力透纸背的笔触写下感怀:“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8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造了“两大奇迹”,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从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的必胜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

    眺望前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2025年,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随后进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我们重任在肩。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们信心满怀。

    放眼世界,百年变局之下我们不移公平正义之心、不坠互利共赢之志——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新机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没有称王称霸的基因,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贯通历史、现在、未来——

    “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都挡不住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国人民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刊载于9月2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