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国防后备 青春豪迈

    张静雯在训练场上。

    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三名大学生赵涵、李嘉彤、罗馨怡参加了民兵方队。

    谈颖(右一)参加阅兵训练。

    阅兵式结束后,蔡豪在训练场留影。

    阅兵式结束后,李迪现场留影。

    ■ 民兵方队

    铿锵玫瑰盛放阅兵场

    9月3日的阅兵式上,英姿飒爽的民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今年九三阅兵唯一一支全部由女队员组成的方队,也是民兵首次亮相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方队中,多名队员来自武汉或工作在武汉,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其中5位。 

    ◎ 走过广场那一刻

    终于圆梦天安门

    “从天安门广场前走过的那一刻,我满脑子就一个信念:标齐!圆满完成这次任务!”3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上武汉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女辅警张静雯时,她难掩激动,直言终于“圆梦”。

    张静雯是安徽人,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俗称“三军仪仗队”。张静雯说,高考那年她考上了武汉的一所高校,同时也收到了入伍的消息,办理学籍保留手续后她毅然参军,两年后回到武汉上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边检辅警。 

    今年2月,接到安徽省相关部门的征召通知后,张静雯通过层层选拔,终于成为受阅民兵方队中的一员。“我错过了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也错过了2019年国庆阅兵,一次在我入伍前举行,一次在我退役后,这一次终于能弥补自己的遗憾!”张静雯说。 

    “我们3日赶到天安门时是凌晨5时整。结束后大约中午1时回到驻地,但我直到现在都很兴奋。”张静雯说,“给妈妈打电话时听说家里来了很多亲友,大家围着电视就为了看我。” 

    ◎ 听曾祖母的战斗故事长大

    退役后第一时间加入民兵

    27岁的队员谈颖来自革命老区黄冈市浠水县,目前是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一名财务人员。 

    记者采访获悉,谈颖的父母是农民,曾祖母是一名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她是听着父亲讲曾祖母的战斗故事长大的,从小就崇拜军人,渴望长大后参军。 

    2016年,谈颖考入武汉文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就读。2017年9月,谈颖通过一系列严格考核后,如愿以偿实现从军梦,在北京某部服役,成了一名通信兵。在部队服役期间,她与战友一起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

    2019年9月,谈颖从部队退役,回到学校就读,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她在退役返乡后,第一时间回老家加入民兵队伍,多次执行应急任务。

    “民兵也是兵”,谈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民兵,能参加此次阅兵,她感到很幸运、很激动。参加阅兵,既是参加军事训练,也是接受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她对伟大抗战精神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 合影见证青春誓言

    时刻准备保卫祖国

    民兵方队里,有三名来自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队员:赵涵、李嘉彤和罗馨怡。三人在汉阳区参加民兵队伍,个个身手不凡。 

    “第一次代表国家向世界展示中国民兵的形象,我感到无比自豪!”赵涵是个内蒙古姑娘,也是该校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生。赵涵退伍前曾是四川某女子特战队成员,今年初,在接到学校通知后,她没有丝毫犹豫,当天中午就从呼和浩特乘机跨越近2000公里返回武汉,下机后直奔集结点报到。  

    作为前特战队员,她过硬的身体素质在训练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身为医学生,赵涵还时常运用在学校和义诊时跟老师学的中医同源点疗法来帮助颈椎不适的队友按摩推拿。 

    “我是家里的第三代军人!”2024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李嘉彤是武汉人,她的爷爷20世纪50年代参军,曾参与鸭绿江铁路桥的守桥任务;爸爸20世纪90年代参军,曾荣立个人三等功。这种传承的力量让她在阅兵场上愈发坚韧。“当我通过天安门时,我不仅代表了我自己,也代表了我的爷爷和爸爸,我的身上有他们的影子。”李嘉彤激动地说。 

    “2019年时我读高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阅兵式的女兵方队,没想到今天自己已经身在阅兵方队中。”罗馨怡是孝感人,国际教育学院2022级护理学专业学生。她的外公是部队里的神枪手,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的她,对军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于2022年选择参军入伍,2024年退役后开始备战考研。接到学校通知,她当即报名参加阅兵选拔。

    “考研可以明年再考,但参加阅兵的机会很有可能这辈子只有这一次。”罗馨怡说,“经历了7个多月的训练,我现在愈发沉稳了,回到学校后我要继续备战考研,相信这次历练对于我考研时的心态以及今后的人生都有很大帮助。” 

    阅兵结束后,她们三人合了一张影。“这张照片是我们这次荣誉的见证,也是我们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写照。作为医学生,我们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作为民兵,我们时刻准备保卫祖国。”三位女生说。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夏奕 陈其雄 张越 通讯员王璐颖 李飞 陈依  统稿:王南芳)

    ■ 预备役部队方队

    时刻准备着听从祖国召唤

    佩戴着各军兵种臂章,预备役部队方队队员3日上午走过天安门广场。他们中有2名来自武汉的退役军人。

    ◎ 两次受阅,一生荣光

    9月3日上午,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汉南支行营业室综合柜员蔡豪作为预备役部队方队其中一员,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从天安门广场东华表到西华表,96米、128步——这是蔡豪人生中最激动的一段旅程。“当时脑海中就一个想法:必须好好表现,把每一个动作做到极致。”阅兵结束后,蔡豪通过电话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为这一刻,蔡豪准备了7个月。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成为蔡豪训练座右铭。这位曾在河南省南阳市某部队服役的导弹发射号手,用行动证明“一朝入伍,终生为兵”的信念。正是有了这份坚持,让蔡豪继2015年参加“9·3”阅兵后,再次获得阅兵荣誉。

    当阅兵式结束后,工作人员、保障人员和道路两旁的观众向蔡豪和战友们招手致意,开车的司机也向他们鸣笛问候。蔡豪笑着说:“特别自豪,非常兴奋,这么长时间的训练任务终于圆满完成了。”

    “回家后,我想亲自给家里人做一顿饭。”作为“90后”的蔡豪坦言,“家里人和单位都很支持我,参加阅兵不仅是为我自己留下美好记忆,也是为家庭争荣誉,为孩子做榜样。”

    ◎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9月3日,作为预备役部队方队的一员,湖北机场集团武汉天河机场安全检查站旅检二大队护卫员李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时刻准备着听从祖国的召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当‘预备役部队方队——前进!’的口令划破长空,我和战友们紧握钢枪,以厘米级的精度踢出第一步。”当分列式进行曲真正响彻长安街,李迪与300余名战友组成的预备役方队迈着铿锵步伐向前,肩线如刀削、步幅如尺量。

    “当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感到自己仿佛与历史融为一体。”李迪说,我们预备役部队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当时全场将士齐声应答的轰鸣,像惊雷落在心底,让他更懂这场阅兵不只是“走正步”,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今年26岁的李迪,2019年携笔从戎,以大学生士兵身份加入陆军野战军装甲兵部队。2024年退役后入职武汉天河机场,他把对军营的眷恋,藏进安检工作的每一次检查、每一回引导里。

    178天集训征程,成了李迪一生难以忘怀的经历。“首次合练时,我与方队战友一起昂首阔步,高喊口号,当正步踏过天安门的那一刻,眼眶不禁湿润,十年前在电视里仰望的画面,如今真真切切就在眼前!”回忆起当时的画面,李迪依旧难掩激动。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冯雪 汪文汉 通讯员冯任驰 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