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无论背诵过多少历史资料,无论之前获得过多少“剧透”,当在盛大阅兵式上看到,飘扬着抗日英雄名称的战旗与惊雷滚滚的钢铁洪流并肩而立,仍然令人心潮激荡。这是历史的互文,奔涌着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走向,是由一股强大力量推动的。
94年前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踏上的旧中国,政治上四分五裂,人心上一盘散沙、国力上任人宰割。一面是来势汹汹的侵略者,一面是积贫积弱的衰败民族,亡国灭种的悲剧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这只是表面。放眼当时之华夏,西北地区一颗红星正照耀中国。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理想远大、心系人民、信念坚定,正如西方记者所描述,“强烈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希望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放眼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家国从来一体,仁人志士舍身为国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是流淌于民族血脉的选择。放眼世界历史,为家园而战,为民族而战,从来就是正义之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从一开始就注定。于是,中国共产党振臂一呼,砥柱中流,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筑就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历史洪流中,这经过了日本侵略者的证明,经过了霸权主义者的证明,经过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发展的证明,经过了40多年来创造发展奇迹的证明。如今,在钢铁洪流的武器装备背后,综合国力的腾飞与科技创新的突破再一次予以证明。
盛世中国,秋日点兵。战旗方队上的名字,来自80多年前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不同抗战部队,而观礼台上,坐着并肩抗战的国民党老兵。万众一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比钢铁洪流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上举行过十余次大阅兵,绝大多数在国庆日。唯二的例外,都在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如果说,国庆阅兵歌咏家国主题,那么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则是英雄而壮阔的民族叙事。自抗战胜利起,中华民族迈过了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回望过去,力量源于团结,奔赴复兴,团结奋斗仍是必由之路。
■ 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长江日报评论员刘功虎
英姿飒爽的方队迈过广场,金戈铁马的战车穿越大街,壮志凌云的战机划破长空;每一道身影,每一记步点,每一帧画面……无不让人激动,令人震撼。沙场秋点兵、角声动山河,大阅兵是对抗战胜利的深切纪念,是对历史硝烟的深沉铭记,是对人类和平的捍卫坚守。
隆重纪念是为了铭记历史。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这段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永远铭记,不敢忘、也不能忘。阅兵式上的铿锵步伐昭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隆重纪念是为了警醒现实。当今仍存在一些歪曲抗日战争历史的错误言行,否认战争责任、美化侵略战争,甚至有西方学者漠视、贬低或否认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与重大贡献。在国内,一些妄图抹杀我们党领导抗战的历史地位与重要作用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也时有出现。篡改历史、否认罪责就可能重蹈覆辙,纪念既是致敬历史、缅怀先烈,更是对历史记忆的庄重表达,从中汲取教训、启迪未来。
隆重纪念是彰显正义力量。整齐划一的威仪、先进前沿的装备,不是为了表演为了“炫”,而是国防力量与综合国力的直观呈现。我们从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的艰苦岁月走来,发展到技术装备新型化、信息化、无人化的今天,战斗力跨越今非昔比。
隆重阅兵是昭告和平决心。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还有不少地区战火纷飞、动荡不安。和平需要争取,和平需要维护,利刃出鞘锋芒所向,是坚定的信念、笃定的行动,是和平决心的再宣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我们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 山河为证薪火相传
长江日报评论员吴曈
9月3日上午,当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从天安门驶过,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人们凝视、默念着战旗上的每一个名字:“杨靖宇支队”“刘老庄连”“白刃格斗英雄连”……内心波澜壮阔,感慨万千。
这些战旗,都是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授称(命名)单位中遴选,是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卓绝战斗的缩影。每一面战旗都承载着抗日英雄的牺牲奉献,都镌刻着保家卫国的光辉事迹;每一面战旗都在警醒全体中华儿女永远铭记14年浴血奋战的不屈抗争;每一面战旗,都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象化体现,鼓舞着我们坚定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和战旗方队共同出现在直播画面里的,还有多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颤巍起身、庄严敬礼的瞬间,网友纷纷留言:“泪目,致敬!”“这盛世,如您所愿!”“感谢您浴血守卫山河,我们永远铭记!”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是精神的传承者,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阅兵场上,这些“老”印记让人为之动容,更有“新”力量让我们热血沸腾。陆、海、空、信息化、无人作战等各种新型装备逐一登场,军事航天部队方队、网络空间部队方队、信息支援部队方队三支兵种首次亮相,充分展示出强军兴军的崭新面貌。
山河为证,薪火相传。当80面荣誉旗帜与各类新型武装力量踏上同一片土地;当悬挂1945和2025车牌的阅兵车前后开过长安街,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汇,更显熠熠生辉。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民族史诗,是对抗战英烈的崇高纪念,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1945到2025,神州大地天翻地覆,历史却未走远。我们铭记历史、纪念过去,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更加珍视和平,不断增强捍卫和平的能力和底气,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为人类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 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堂
长江日报评论员胡雪璇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岁的女儿比往常早起了半个小时,高兴地穿上校服,戴好红领巾。上学路上,她和同学们格外兴奋,因为学校要组织她们集中收看阅兵仪式。
这一天,我在单位,女儿在学校,两代人“同频”收看了这场盛大的纪念活动。当老战士们颤颤巍巍起身敬军礼,当惊雷、巨浪、东风等“大国重器”震撼亮相,当《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响彻天安门广场……我深信,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一堂最生动、最震撼、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这堂课,让孩子们知道中国人民经历过的苦难和辉煌。天安门城楼上,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们颤颤巍巍地起身敬军礼。网友评论刷屏了直播屏幕:“这是您浴血守卫的山河,致敬!”这一刻,孩子们会明白,80多年前,面对侵略者,我们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盛大阅兵,是告慰革命先辈“请您放心”,是告诉全世界,“我们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这堂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我是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阅兵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全方位展示。看到雄师列阵、战旗猎猎,看到战鹰呼啸、振翅长空……孩子们会自豪拥有这样一个强大的祖国,同时也会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同龄孩子,笼罩在炮火硝烟的恐惧之中。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这堂课,让孩子们理解“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所承载的责任。他们会懂得胸前的红领巾不仅是荣誉,更是传承和担当。课堂上专注听讲、校园里主动助人、积极克服困难,都是践行担当的开始。未来,他们将成长为祖国栋梁,肩负起属于他们那代人的责任。
孩子们的爱国情怀需要激发,需要培养。盛大的纪念活动、激动人心的阅兵仪式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更加可触、可感、可及。孩子们从这场仪式中领悟到历史的厚重、责任的分量,爱国的种子便会在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强国有我”的挺膺担当。
■ “覆盖全球”背后是综合国力的跃升
长江日报评论员覃柳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盛大阅兵成为网友讨论最多的话题。此次共有45个方(梯)队受阅,多数武器装备是首次亮相。其中,“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的解说词话音刚落,立刻成为全国热搜。
此次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全部都是“中国造”,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受阅武器装备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等,展示我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展示我军新域新质战力;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展示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首次阅兵,天安门广场上空掠过了17架混杂着美制、苏制、英制的战机,而七十多年后,我们已经以自主研制的高超音速武器和隐形战机组成的空中梯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
不过短短几十年,抗战时期简陋的“小米加步枪”、手榴弹、地雷,升级为新型四代装备,武器装备脱胎换骨的背后,是综合国力的提升。盛大阅兵不仅是国防力量展示,更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科技水平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亮相。
如今,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成了全球数量最多的5G基站。类似的“第一”“最大”“最多”还有很多。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让一个更加自信、更加强大的中国有能力保障国家安全、捍卫世界和平。
■ 不带任何特效的大片每一帧都是热血与荣光
长江日报评论员张维纳
9月3日,早高峰的地铁车厢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还未开始,许多乘客已将手机调成直播画面。
这一天,在中国大地上,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收听收看直播,共同见证这一盛况。
在盛大阅兵式上,那威武的方队,铿锵的步伐、年轻的面孔、自信的表达,激发的是奋斗热情,振奋的是民族精神。当“爱我中华”“祖国万岁”的弹幕刷屏,我们知道,这是不带任何特效的大片,每一帧都是热血与荣光。
抗日战争年代,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是爱国主义的有力表达。
如今,从风雨如磐走到阳光灿烂,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但爱国之情,仍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对于中国人来说,爱国不关身份、无需理由,与生俱来、历久弥新。
和平年代,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可以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具体实在的行动,在生活的点滴中彰显。爱国不需要理由,但必须实干。
如果你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勇挑科技重任,攻克技术难题,这就是爱国;
如果你是一名飞行员,在三万英尺的高空,用心守护每一位旅客安全,这也是爱国;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努力学习,精进学业,同样是爱国;
…………
一场盛大阅兵式,让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我们知道,我们已将真挚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勇毅前行的力量,未来,我们将无惧任何风雨,抵达我们要去的远方,实现我们要达成的梦想。
■ 和平来自捍卫
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天安门前,东风-61洲际导弹庄严驶过,令人震撼。当我们还沉浸在六年前东风-41“大国重器巅峰”的震撼中,型号序列已跃至“61”。此外,JL-1导弹并非外界误认的巨浪-1,实为惊雷-1空基导弹,它又有何渊源呢?这些新型武器与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一同,构成了“三位一体”战略打击体系。直播解说词所说的“打击范围覆盖全球”,确实令人心潮澎湃。
同时,阅兵式上,八万余只和平鸽腾空而起;仪式前,《在太行山下》《保卫黄河》等的歌声与“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叙述,同样直击人心。正是因为对家国深沉的爱,才会全力抵抗、防御、守护。和平不是无武力的乞求,而是有武力的克制。
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中国自古就爱好和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以战止战”,“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论断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的镜鉴。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正饱受战火摧残。历史告诉我们,和平不是祈求来的,而是捍卫来的。中国的发展,“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
统稿:鲁珊